18-19世纪德国哲学的创作者· ··· 弗雷德里克·科普勒斯顿作者 作者简介· ··· ★ 著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科普勒斯顿,著名哲学史家,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英国皇家哲学学会成员、亚里士多德学会成员、伦敦大学海斯洛普学院教授、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荣誉院士。 ★译者简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一场反封建的哲学革命,它主要用辩证法思想启迪人们的心灵,解放人们的思想。黑格尔的“世界是
18、19 世纪的德国,哲学为社会高度尊崇,成为热门学科,诞生了一个又一个震撼世界的哲学家,如康德、叔本华、黑格尔、马克思等。哲学的繁荣带来了科学的长足发展,从
正因为形而上学观念论者将生产性活动作为其哲学的第一原则,那么不论诸多理论的差异如何,都坚持这种反思的生产性活动的重要性和唯一性。从中我们可以窥豹——理解形而上学观念论的终结者,黑格尔何以自信于这种哲学了。观念论越接近康德关于“科学形而上学的唯一形式”的思想,就越对哲学的力量和范围有信心,乃至于认为哲...
参考图书《柯普勒斯顿哲学史7:18-19世纪德国哲学》 生平与著作 全名: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出生于1762年的萨克森州的拉梅瑙。1780年进入耶拿大学,后转到维滕伯格、莱比锡。 早年受到决定论和斯宾诺莎的影响,后来这种影响被他对道德自由的坚持取代。他在苏黎世先后研读了卢梭、孟德斯鸠和康德的批判...
到了18-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既然在拉美特里的《人是机器》和休谟的《人性论》各自把“自然”和“人”的原则推到了极端,在他们那里,人的“自然”不再具有人的意义,自然的“人”也不再具有自然的意义,一切对自然和人的调和都失效了。因此这就促使了人们从自然和人的对立中发掘出真正本质的对立,即客体和主体两大...
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一场反封建的哲学革命,它主要用辩证法思想启迪人们的心灵.解放人们的思想。 黑格尔“世界是经常变化着、发展着的过程”的思想,使他的那些不愿与现实调和的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即反对现状、反对现存的不公平现象的斗争,也是基于世界永恒发展规律的。 既然一切都是发展着的,那么...
德国古典哲学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特条件下产生的。 德国面临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但由于经济的落后和政治的不统一,新生的资产阶级极为软弱,它虽然向往资本主义制度,却缺乏勇气和力量去用革命手段推翻封建统治。 作为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理论表现,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它的辩证法...
参考图书《柯普勒斯顿哲学史7:18-19世纪德国哲学》、《劳特利奇哲学史 第六卷:德国唯心主义时代》 生平与著作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159 Hegel )于1770年8月27日出生于斯图加特,是杰出的德国观念论哲学家。求学期间曾受希腊精神的影响,特别是索福克勒斯戏剧的启发。1788年成为...
参考图书《柯普勒斯顿哲学史7:18-19世纪德国哲学》 引言 费希特的哲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对法权理论和政治社会力量的演绎、道德原则的演绎。前者关注内在道德、良心以及道德的行事原则,而后者关注的是人们之间的外在关系。 两者有共同的根源——作为努力或自由活动的自我。虽然后者认可了前者,但前者是实现后者充分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