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相距遥远,在16世纪之前,中国与西欧虽然通过征战、迁徙、传教、贸易乃至旅游、通婚、流亡等方式有一些交往,但极为有限,而且基本上是通过中介进行的。到了16世纪,中西之间的直接交往主要通过贸易,而到19世纪中期之后,中西交往才不仅限于贸易,而且通过政治、...
16-19世纪的中国与欧洲社会发展出现了巨大反差。反思这段历史,可以得到许多有益启示。材料一:中国君主专制就本质而言非常原始,却与一个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文官)并
“论证”,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16世纪初期中国瓷器外销西亚和非洲东部;16世纪中期以后,随着隆庆开关,瓷器远销海外;到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瓷器大量销往欧洲;康熙二十三年,随着外销瓷销量增加和销售地区的扩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等角度分析。
5.移民潮与文化交流:19世纪中叶以后,一大批中国人开始移居到拉丁美洲各国,主要从事农业和建筑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这些移民带来了中国的文化和传统,丰富了拉丁美洲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16到19世纪中国与拉丁美洲关系经历了由初始交往到殖民统治和闭关锁国再到重新开放贸易和移民潮的演变趋势。©...
并且,随着清朝走下坡路,负面的声音开始抵消中国热的影响。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马嘎尔尼、阿美士德...
文明互鉴:16—19世纪中国器物在拉美的传播与影响 潘天波 摘要:明代以来,伴随海上国际贸易航线的开通、海洋气象学与航海技术的进步,以及地理大发现与欧洲殖民扩张,中国器物外销拉美市场逐渐扩大。在三角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和拉美国家的器物交往持续了250年的历史。流动的中国工匠与器物以特有的文化...
下列统计数据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版),指出16~19世纪中国科技落伍的根本原因是( )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原因:15-16世纪的航海活动使分散隔离的世界逐渐联系为一体;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清政府在实行“海禁”的同时,唯独允许广州一地进行对外贸易.结果一 题目 概括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 特点:中国对外贸易范围遍及各大洲(扩展...
并且,随着清朝走下坡路,负面的声音开始抵消中国热的影响。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马嘎尔尼、阿美士德...
(转)在16至19世纪,中国莳花赏器之风盛行,花艺名家辈出。今时爱花人喜用古物为花器,带有对先人的追忆。举凡夏、商、周三代(约公元前2070—前256)的铜器、玉器及宋代(960—1279)瓷器等仿古花器,皆具古朴气质,而这些古器皿在过去可能早已作为花器使用,又或者原为生活用器、礼祭器,经巧匠配置内胆、定制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