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相距遥远,在16世纪之前,中国与西欧虽然通过征战、迁徙、传教、贸易乃至旅游、通婚、流亡等方式有一些交往,但极为有限,而且基本上是通过中介进行的。到了16世纪,中西之间的直接交往主要通过贸易,而到19世纪中期之后,中西交往才不仅限于贸易,而且通过政治、...
欧美本土制瓷业发展对中国瓷器外销形成了冲击。 观点二:明清外销瓷推动了中国同世界各地的联系。16世纪初期中国瓷器外销西亚和非洲东部,加强了这些地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16世纪中期以后,随着隆庆开关,瓷器远销海外。到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瓷器大量销往欧洲。随着外销瓷销量增加和销售地区的扩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材料一 16—19世纪中叶,中国正经历向近代化社会转型的缓慢历程。货币流通领域发生了重要的变迁即白银货币的泛化。白银打破政府的禁银令,从较小的范围使用扩大到更多的交易领域,并逐步取代了明政府发行的宝钞和铜钱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白银货币泛化带来的货币变迁与朝廷的利益相抵触,降低了政府对财政金融的独享,使政...
16至19世纪初期,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专制制度的衰落 C. 西方文明的影响 D. 抑商政策的松动 相关知识点: ...
16-19世纪的中国与欧洲社会发展出现了巨大反差。反思这段历史,可以得到许多有益启示。材料一:中国君主专制就本质而言非常原始,却与一个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文官)并
16世纪初,葡萄牙人发现了中国精美的丝绸、漆器与陶瓷。法国人布罗斯在《发现中国》之“从瓷器到神学”一章里这样描述:“当葡萄牙人到达中国时,他们便在那里出售香料以换取瓷器和漆器。”而这些葡萄牙商人又将中国器物贩卖至拉美国家,并开启了中国...
”,可知,材料一是从社会转型的角度上比较,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欧。而材料二“占据历史舞台中心仍是亚洲,尤其是中国,当时欧洲实际上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次要和边缘部分,直到1800年以后它才后来居上。因为从大航海到19世纪前双方的贸易中,欧洲人的产品既不丰富,也缺乏竞争力,拿不出可以交易的物品”,可见材料二从双方贸易...
文明互鉴:16—19世纪中国器物在拉美的传播与影响 潘天波 摘要:明代以来,伴随海上国际贸易航线的开通、海洋气象学与航海技术的进步,以及地理大发现与欧洲殖民扩张,中国器物外销拉美市场逐渐扩大。在三角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和拉美国家的器物交往持续了250年的历史。流动的中国工匠与器物以特有的文化...
并且,随着清朝走下坡路,负面的声音开始抵消中国热的影响。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马嘎尔尼、阿美士德...
16世纪到19世纪的中国处于明朝和清朝时期。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建立于1368年,灭亡于1644年。在16世纪,明朝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同时也经历了许多的改革和发展。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朝代,建立于1644年,灭亡于1912年。在17世纪,清朝逐渐稳定了国内的局势,并进行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