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方陆军的炮兵决战中,152毫米榴弹炮明显吃亏。虽然部分人认为,152毫米榴弹炮拥有杀伤威力大的特点,但是在射程上的劣势太明显。从80年代开始,在借鉴了西方各国155毫米榴弹炮部分技术和经验设计的情况下,我国停止发展新一代152毫米榴弹炮,开始发展155毫米榴弹炮。并且推出了专门用于出口的PLZ-45型155毫米自行榴弹...
但155毫米榴弹炮的兴起并非一蹴而就。在我国80年代与欧美进行技术交流的时候,我国陆续考察了美国、德国、法国等几个国家的155毫米榴弹炮。发现在炮弹重量与152毫米榴弹炮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射程却远超前者。于是,我国开始停止发展新一代152毫米榴弹炮,转而发展155毫米榴弹炮。这一历史转折点如同电影情节的高潮,引...
首先,由于在研制之初定位是加农炮,所以火炮发射药的号数较少,使得火炮在简瞄射击时的最小射程足有10km之多,而155mm/L45的该项指标仅为3.5km;第二,由于发射药号数少,弹道包线不够丰富,在轮战中就反映出山地环境下射击死角较多的弊病;第三,国产152mm加农炮的大射程全靠发射药量硬怼,弹药生产成本偏高...
长期以来,大口径压制火炮中存在152毫米、155毫米两种口径,分别代表了华约国家和北约国家大口径火炮的标准。 到现在,155毫米口径成为世界主流,152毫米口径市场渐渐萎缩,只剩下俄罗斯等国使用。我国也有为数不少的152毫米口径火炮和弹药仍在服役。 152毫米和155毫米口径本身并无太大差别,但3毫米背后经历了一整套技术之争...
其实并不是说155比152强多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一个加拿大人,二可以算是一种“市场行为”。 大口径军属重炮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存在两种口径,分属两个阵营, 一个是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国家,他们使用152mm口径,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使用155mm。
152毫米和155毫米榴弹炮的口径只相差3毫米,差异是非常小的,例如它们的炮弹重量不过相差三、四公斤,所以性能其实并不存在什么明显差距。155毫米榴弹炮之所以在今天成为主流,更多是因为历史因素。 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为了方便后勤统一保障,就选择155毫米口径作为北约大口径榴弹炮的制式标准,而苏联为首的华约...
但是真的存在:152口径,就代表着绝对土;155口径就意味着一定洋吗?这其实是一种完全似是而非的假象。早在二战与二战之前的100多年,其实是152口径才是真正的洋。至于155口径,那都是完全不入流的奇葩。这么说的根源很简单:这是因为152口径本身就是英美制的。主要来源于一英寸等于25.4毫米,那么3英寸就是76....
152口径与155口径其实差距非常微小,只有3毫米。因此两者的炮弹基本都在45千克到55千克之间。内部装填的炸药量基本都在9公斤到11公斤之间,爆炸威力足够强,冲击波杀伤半径可以超过70米。如果直接命中则可以当即炸穿2米厚的土木沙袋工事,或者50厘米的钢筋混凝土工事。152或者155炮弹的全重不超过55公斤,恰恰是一个成年...
随着152毫米榴弹炮和自行火炮在师级炮兵中的出现,北约开始认真担忧。苏联师级获得了一种可以快速变换阵地、用广泛的弹药进行精确打击的“长臂”,包括战术核武器,后来还有射程可达20.5公里的ARS(自动火炮系统)和可控的红色炮弹(Краснополь)。因此,西方开始研发新型远程榴弹炮,这最终导致了首先是39...
按理在有了新型155毫米全球主流的大口径身管压制火炮以后,老旧的特别是牵引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该是功成身退的时候了,但却依然是我军集团军的主力火炮,近期未见有退役的先兆。主要原因可能是有大量库存的152毫米炮弹需要消耗,如同陆军装备5.8毫米的95式步枪时,依然有边防军、预备役、武警部队、公安警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