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作画最善用墨,主张墨气要厚、润,他发展了积墨画法,龚贤精研此法是追求一种苍润的境界,他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令山林树木呈现出鲜润沉厚的墨韵,使画面湿润厚重之感,这种画法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同时也使龚贤的绘画具有了一种深郁静穆的格调。龚贤的画法分两类,世称“...
但从整体结构看,龚贤的山川沟壑接近深远与平远,恰如郭熙所言:“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致冲融而缥缥缈缈。”我们看龚贤《千岩万壑图卷》,该实在之处皆实实在在,该空灵的地方又坦荡无涯,有如元初赵孟(兆页)的江南山水,逶逸而又流畅。...
龚贤,这位生于1618年的明末清初画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画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仅是金陵八大家之一,更是明末清初艺术领域的重要代表。龚贤的画作以其深厚的笔墨功力和高超的绘画技巧,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作品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创新...
由于家境贫寒,龚贤死后无法得到妥善的安葬,幸得挚友孔尚任的鼎力相助,不仅为他料理了丧事,还帮他抚养了遗子。龚贤的遗柩最终归葬于他的祖籍江苏昆山邑西之渡桥镇。在病重期间,龚贤向孔尚任倾诉了许多官场上的丑恶现象。孔尚任在十年后创作的名剧《桃花扇》中,融入了龚贤在南京的亲身经历,这些内容为剧作注入了...
明·龚贤《八景山水卷》(其一)上海博物馆藏 通过半千荒寂的“山河大地”,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通过寂寞的丘壑表现对当下世界的拒绝,表现对清代统治的决绝态度,表现自己身世漂泊的伤感和命运不获伸展的哀怜和无奈?我以为这种社会文化式的解读,与半千追求的“无天无地”的“半千气象”是不合的,与半...
清 龚贤 私人 立轴 绫本 水墨48x171厘米 云山隐居图 清 龚贤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立轴 纸本水墨325.1x112.4厘米 松林书屋图 清 龚贤 旅顺博物馆 立轴 纸本水墨271.2x128.3厘米 山水图 清 龚贤 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 一道飞泉 清 龚贤 辽宁省博物馆 立轴 纸本 水墨79x38.2厘米 山水图 清 龚贤 上海博物...
龚贤——清凉山中的阿兰若 龚贤,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金陵八大家之一。字半千、号柴丈人,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后隐居清凉山,以卖画授徒为生,他生于乱世又六亲缘浅,大半生都是在避难逃亡和艰难谋生中度过的,曾写下:“壮游虽我志,此去实悲辛。八口早辞世,一...
龚贤的山水画是对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他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感悟,他的作品中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精神追求。他的画风,既继承了中国绘画的传统精髓,又开拓了一种新的表达路径,充分体现了一位真正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龚贤的艺术生涯,正是传统与创新并行...
龚贤,生于明朝末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王朝更迭,百姓流离。作为一位有着强烈遗民倾向的画家,他的人生轨迹与时代紧密相连,这份特殊的经历,无疑在他的艺术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的山水画,常常给人一种空旷、寂静之感,仿佛能听见风过林梢的低语,却难觅人烟的痕迹。这种“荒寂”,并非简单的无...
清代著名画家龚贤是一位具有现代意义的山水画大师,他对现代山水画大师如黄宾虹、李可染等人都有较深的影响。南京城西有座幽静之所,名曰清凉山,这里也是龚贤晚年的隐居之地。在这里,龚贤从“白龚”走向“黑龚”,在水汽淋漓的墨色中找到了内心的清凉世界,也为中国古代画史留下了浑厚华滋的一笔。清凉山龚贤像 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