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1日是农历二月初二,甲辰龙年“龙抬头”。“龙抬头”最早是一种天文现象,后来被人赋予昂扬向上的精神。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在雕琢玉器时,也刻绘过龙头的形象。良渚博物院里就陈列着一枚龙首纹玉镯。图为良渚龙首纹玉镯。良渚博物院供图 这枚玉镯高2.65厘米,直径8.2厘米,孔径6.1厘米。它整体作宽扁的...
龙首玉镯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珍贵文物。😮 这并不是普通的玉镯,它的外壁上雕刻着四个凸面,每个凸面上都精心雕琢了一个龙首纹,细节之处尽显古代工艺的精湛技艺。 龙首纹的样式很有特点:龙首的眼球大而圆,凸出眼眶,眼上方有微凸的短角,眼鼻之间还有一个菱形图案,嘴部则是扁宽的。这种龙首纹在良渚文化早期...
在浙江余杭的瑶山遗址1号墓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龙首纹玉镯。这件玉镯的外壁雕刻着四组顺向环镯的龙首纹,每一组都栩栩如生,仿佛龙在舞动。🐉 龙首纹玉镯的细节令人惊叹。龙首重圈凸眼,眼睛上方以阴线刻划出一对短角状纹样,短角后方则以示意性的浮雕显现出近方形的两耳。阔鼻梁...
新石器时代四龙首玉镯,作为一件重要的玉石器艺术品,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巧的工艺,展现了古代文明的智慧与美学。尺寸方面,这件玉镯高2.6厘米,孔径6厘米,外径7.4厘米,大小适中,便于佩戴,同时又彰显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年代上,新石器时代四龙首玉镯属于良渚文化,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
在中国历史的考古发掘中,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龙首纹玉镯,为我们揭开了古代文明的神秘面纱。这件玉镯,出土于浙江省余杭县瑶山M1号墓,是良渚文化中的瑰宝,现珍藏于良渚博物院。🔍 玉镯的尺寸为高2.65厘米,外径8.2厘米,孔径6.1厘米,其独特的龙首纹饰,在瑶山墓地中仅此一件。玉镯的宽厚与内壁的平滑,外壁四个...
该玉镯玉质为灰白色,镯体宽厚,呈宽扁的环状,内壁平直,外壁浮雕四个凸面。四个凸面利用外壁宽平面琢刻同向的“龙首”形图纹,图纹延伸至镯体上下端,形成首尾相衔排列的立体龙首图纹。龙首图像以浮雕法突出于环体外侧,嘴宽扁,露出平直的上唇和9-10枚牙齿。上唇两侧琢出圆形凸起的鼻孔,鼻部...
龙首纹玉器作为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独特类型,至迟在元代已有出土。元代朱德润《古玉图》中著录的“琱玉蚩尤环”,便是一件琢刻有五个等距离排列龙首纹的良渚文化玉器。据朱德润考证,这种“首尾衔带”的纹饰为“蚩尤”。因而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些海内外博物馆也有将其收藏的龙首纹玉镯和玉环,定名为“蚩尤环”的。
🔍 在良渚博物院中,有一件珍贵的藏品——龙首纹玉镯。这件玉镯的外壁上雕刻着四个凸面,每个凸面上都精心雕琢了一个龙首纹。龙首的眼球大而圆,凸出眼眶,眼上方有微凸的短角,眼鼻之间有一个菱形图案,嘴部扁宽。🐉 龙首纹是崧泽文化晚期和良渚文化早期玉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在良渚文化早期晚段,这种纹样逐渐...
龙首纹是良渚文化玉器上最早出现的纹饰,主要见于良渚文化早中期的环、镯、璜、管以及锥形器等少部分玉器的外缘。它一度是良渚文化玉器上唯一的题材纹饰,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兽面纹,与神人兽面纹一起成为良渚文化中晚期玉器上最流行的主题纹饰。龙首纹也是良渚文化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纹饰。玉镯在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 · 龙首纹玉镯】良渚博物院藏。玉镯外壁形成四个凸面,其上各雕琢一龙首纹。龙首眼球大而圆凸 , 外有圆形眼眶,眼上方有一对微凸的短角,眼鼻之间有一菱形图案,嘴部扁宽。龙首纹是崧泽文化晚期和良渚文化早期玉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至良渚文化早期晚段逐渐消失 , 其主要构图元素演化为神人兽面纹,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