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转变是在隋末唐初至盛唐。隋末唐初之际,龙纹镜沿袭了汉代以来的传统,龙依然是四神之一。当十二生肖镜出现之后,它又成为十二生肖中的一员。虽然龙的身形仍是兽形,龙体却由清瘦修长逐渐向着健硕有力的方向发展。西安隋代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出土的光正随人十二生肖镜,龙的形象并不突出,与其他十一...
出土数量虽少,但珍品仍存,如镶嵌料珠琉璃珠包金箔四山镜、镶嵌琉璃珠六山镜、贴金银箔四兽透雕镜、花枝透雕镜等特种工艺镜。1927-1931年,传洛阳金村战国墓中出土的龙纹镜包括一般工艺镜与特种工艺镜。一般工艺镜有现藏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图一)、日本永青文库的三龙十二连弧纹镜,龙首昂起,短角后伸,...
唐代的铸镜业是当时最精细的工艺之一。每逢八月五日(唐玄宗的生日),人们会将铜镜作为礼品送人,祝福长寿,这一天被定名为“千秋金鉴节”(金鉴指铜镜)。铜镜不仅是照面之物,更是身份的象征。此龙纹镜为葵花形,镜背以纽为中心,龙的长角翘起,脖颈细长,巨口张开,似在戏珠。唐代有帝王在千秋节向群臣颁赐铜镜之...
2023年3月17日上午的金昌市博物馆里分外热闹,一场别开生面的社教活动正在这里火热开展,社教专员为金昌市第八小学的43名学生讲到:“这面龙纹铜镜出土于1979年金川三角城遗址,是国家一级文物。直径5厘米,厚0.2厘米。镜面微凸,凹背,背...
🏺 西安博物院,这座千年帝都的文化瑰宝,以其丰富的历史文物和精美的艺术作品而闻名。今天,我们要聊聊其中的一件珍贵文物——千秋龙纹镜。1️⃣ 千秋龙纹镜 名称:千秋龙纹镜 朝代:唐 尺寸:直径21厘米,重1.21千克 特点:八出葵花形,龙首近钮,身躯C形绕钮盘曲,镜面光洁,工艺精湛。龙体遨游于天际,流云飘逸,张...
「贝纹边饰交龙纹镜 春秋战国」 广东大观博物馆藏 周文化因素 周文化是构成此镜文化因素的重要部分,而其中又包含有部分已被周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商文化因素。此种文化因素主要体现于单体夔纹的首部形象。夔纹流行于商代中晚期及西周时期,具商文化特征,但主要由周文化继承和发展。该夔纹仅龙首承袭原有形象,龙身已演化...
西汉以前最好的龙纹铜..第一个图片 : 我这面铜镜是西汉以前龙纹表现最好的,也就是没有比我的龙纹画的好的铜镜,和青铜器。如果你在全世界找到所有铜镜和青铜器上面的龙纹比我的龙纹表现好的,只要公开图片,大家监督,确实比我的龙纹铜
🏺 鎏金镶嵌龙纹镜,直径17.8厘米,是战国末至西汉初(公元前3世纪)的珍贵文物。镜面通体鎏金,工艺复杂,极为罕见。镜背设计独特,三叶形花瓣钮座,主纹饰区饰有三组龙纹,龙体弯曲呈“8”字形,头倦尾含,四爪张扬,相互抵触,连成一体。龙纹刻画细腻,圆目宽鼻,大口獠牙,肢体细节丰富。缘区环布一周格形几何纹,中心...
饕餮,古之神兽,凶戾而威严,对于先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饕餮总在最显著的位置,表明了它的重要地位。而以“饕餮”饰镜是青铜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是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日渐势微的王室希望通过“饕餮”的狰厉恢诡,来维护“天下共主”的尊严与威仪。lot 0018 贝纹边饰龙纹镜 直径:12.7cm...
战国时期的错金银龙纹镜,出土于河南金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绚丽的色彩成为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铜镜上错嵌的金、银两种贵金属,勾勒出多条首尾相连、相互交缠的龙纹,形态灵动,栩栩如生。金龙与银龙的交错,仿佛在演绎一场视觉盛宴,色彩的夺目和图案的华丽令人叹为观止。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