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矩形五钮龙纹铜镜 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面积最大、最重的铜镜 堪称“中华第一铜镜”02 精美又实用!铜镜:说的就是我 铜镜背面是凸起0.1厘米的 浅浮雕龙纹图案 龙身蜷曲 张嘴吐舌 线条自然流畅 栩栩如生 龙纹是战国中晚期 到西汉早期流行的纹饰 铸造铜镜的工匠“因地制宜”对龙纹进行了适度拉长 使它与铜...
1987年,在新疆和静县察吾呼西周至春秋墓地发掘出土两面龙纹镜(图一,以往有学者认为是蜷狼纹镜,后来有学者提出是龙纹镜。早期的龙纹形象,有的是嘴唇朝上翘着。仔细观察战国时期一些铜镜上的龙纹,这一特点更加明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赞成这应该...
国博“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出一面战国三龙十六连弧镜,以镜钮为中心,环绕钮座等距分布三条龙纹。龙首回顾,头上长角,龙口大张,身躯呈S形,单腿独立,龙尾细长宛转,后扬内卷。另有一面三龙镜,龙纹姿态夸张变形,富于动感,在国博“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以下简称“镜里千秋”)展览展出(图一)。图...
如1955年洛阳涧西区东方红拖拉机石4号西汉墓出土尚方博局镜上的青龙,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尚方博局镜上的青龙,1953年洛阳烧沟1023号东汉早期墓(图五)与烧沟104号墓铜镜上的龙纹,虽然在镜上所占面积较小,形象不甚突出,但若仔细品味,汉代匠师以线造型,简约而具神韵,青龙动人之姿跃然镜上,可圈可点。
铜镜上龙的形象特点是由蛇形到兽形,由抽象到具象。就组合形式而言,战国龙纹镜是由若干个龙纹组合而成;到了西汉,特别是西汉晚期,逐渐演化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神组合;东汉之时,又陆续出现了双龙、龙虎组合。第二次转变,是在隋末唐初至盛唐。隋末唐初之际,龙纹镜延续了西汉以来的传统,作为四神之一...
盘龙纹铜镜 铜镜是古人梳妆、饰容的重要生活用具,具有图纹华丽、铭文丰富、铸造精美的特点,是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盘龙纹铜镜,直径28厘米、厚1厘米,模铸成型。宽平沿,半球形纽。镜面抛光,镜背模铸四爪盘龙,盘龙张嘴含珠,珠即为镜纽,双角立耳,颈部较细,毫毛毕现,四爪锋利,分三趾,龙身錾鱼鳞纹...
【名称】沙井文化•龙纹铜镜 【时代】青铜时代 【出土时间】1979年 【出土地点】金川三角城遗址(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三角城村) 【器物描述】直径5厘米,厚0.2厘米。镜面微凸,凹背,背面鎏金。中区三龙纹,内区拱形钮,外区素平,镜体稍厚。国家一级文物。
矩形五钮龙纹铜镜长115.1厘米、宽57.5厘米、重56.5千克,是目前我国出土最大、最重的古代矩形铜镜;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称为“中华第一铜镜”。静静矗立在展柜中的铜镜虽绿锈斑斑,但在灯光映衬下,精致美观的龙纹图案清晰可见,龙身蜷曲,张嘴吐舌,栩栩如生。龙纹是战国中晚期到西汉早期的...
西汉以前最好的龙纹铜..第一个图片 : 我这面铜镜是西汉以前龙纹表现最好的,也就是没有比我的龙纹画的好的铜镜,和青铜器。如果你在全世界找到所有铜镜和青铜器上面的龙纹比我的龙纹表现好的,只要公开图片,大家监督,确实比我的龙纹铜
◇ 战汉时期铜镜中的龙纹 铜镜,这一贯穿中华文明最辉煌时期几千年的艺术品,其上常常可见龙的纹饰,仿佛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历史长河中的永恒印记。通过观察战汉时期的铜镜上的龙形纹饰,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勾勒出龙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心中的形象,以及它如何逐渐演变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龙的形象。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