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黑陶文化)是距今5000〜4000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继仰韶文化后发展起来的新石器晚期遗址。区别于仰韶文化的彩陶,它以黑陶和灰陶为特征,所以又称“黑陶文化”。龙山文化属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的一种文化。此外在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内蒙古老虎山文化、西藏昌都卡诺遗址、江南的...
山东龙山文化黑陶罍 黑陶罍,1974年出土于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遗址,高22厘米,口径13.3厘米。与商代青铜罍和瓿(盛酒和盛水器)酷似,应是盛酒器。细泥黑陶,外表打磨光滑,乌黑发亮,侈口(又称广口),高直颈,圆肩,深腹,腹壁较斜直,肩部附有对称的两耳,颈部和腹部有弦纹,器盖呈覆碗形,上部有环形把手。再者,制作...
黑陶是龙山文化最典型的器物之一。它以黑如炭、薄如纸、声如磬而成为当时陶器中的珍贵品种。龙山文化以砂制黑灰陶和泥制黑灰陶数量为最多。其制法虽还有手制,但陶轮的使用已相当普遍。陶器装饰上除磨光外,还有划纹、铉纹、蓝纹等多种。龙山文化中出土的蛋壳黑陶,证明了轮制技术为制陶工艺带来的飞跃性突破...
山东龙山文化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是距今4千多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它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之为“黑陶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所以又称“龙山文化”。 黑陶是陶胎较薄,胎骨紧密,漆黑光亮的黑色陶器。它在龙山文化陶器中制作最为精美。 黑陶...
这两次发掘出土了大量乌黑发亮的陶器,这就是龙山黑陶。城子崖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龙山黑陶揭开了龙山文化的神秘面纱。考古学家最初将这种以磨光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称为“黑陶文化”,后因城子崖遗址毗邻龙山镇,因而此类文化遗存又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在龙山文化被发现之前,以安特生为代表的西方学者主张的“中华...
龙山文化黑陶高足杯为直立式,粗柄高足,柄部镂空,质地为磨光黑陶,有轮制痕迹,系典型的山东龙山文化遗物。器物简介 龙山文化时,发展轮制拉胚技术,可制作很薄的、甚至还可镂雕图案的陶器,又可称为“蛋壳陶”。在窑中用最后加碳或封闭空气入口等方法,让窑中产生渗碳作用而烧制出黑陶。相关资料 山东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时间段是从公元前2310一公元前1810年左右,它分有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三大类,1928年首次发现于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的城子崖,并由此命名为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黑陶有三种:即灰陶、红陶与黑陶;而黑陶中也分有三类:即细泥、泥质和夹砂类,其中以细泥薄壁的黑陶制作水平最高。黑陶是在烧制过程...
说明: 龙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约为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1900年,因山东城子崖遗址而得名。蛋壳黑陶高柄杯是山东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因其胎薄如蛋壳而得名,据测量胎体最薄处可达0.2~0.3cm。这件高柄杯器口呈浅盘形大长口,杯身呈圆筒形,下接杯柄,杯柄上端为细实柄,下为中空管状,镂有锥孔,...
龙山文化黑陶罍 黑陶罍:龙山文化。泥质黑陶,壶直口高领,广斜折肩,腹壁向下作弧形内收,假圈足,平底,腹部上下对称饰四贯耳,肩饰一周弦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