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2001年齐玉苓案的“批复”出台后曾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争鸣,本文在此结合韩大元老师与胡锦光老师的论文,对本案“批复”涉及的核心问题——宪法司法适用的内涵和方法作具体阐述。 胡锦光老师从理论上明确了宪法司法适用的内涵和方法,并结合本案案情及“批复”内容,界定了“批复”的性质。胡老师指出,宪法存在两种...
(六)齐玉苓案“批复”与宪法司法适用【理论拓展】 鉴于2001年齐玉苓案的“批复”出台后曾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争鸣,本文在此结合韩大元老师与胡锦光老师的论文,对本案“批复”涉及的核心问题——宪法司法适用的内涵和方法作具体阐述。 胡锦光老师从理论上明确了宪法司法适用的内涵和方法,并结合本案案情及“批复”内...
山东人陈晓琪冒用同学齐玉苓的姓名上学并参加工作,遂引发诉讼。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8月13日就此案作出批复“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据该批复对此案作了终审判决。有人认为,此判决是“我...
通过对齐玉苓案及其“批复”的分析,可以看出宪法的司法适用在实践中面临一定的局限性。我国宪法解释体制的完善,以及宪法司法适用条件的构建,是确保宪法规范在司法领域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在学习和理解宪法司法适用时,应当结合理论逻辑、宪法文本以及实际案例,深入探讨宪法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方式与效果。
重新认识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对齐玉苓案的批复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对法学研究和实践的影响并非开启了宪法直接引用于具体案件裁判的先例,而是引起了对如何维护宪法的尊严,贯彻宪法精神,落实宪法内容问题的思考。为此笔者认为要加强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司法违宪审查制度,即笔者所述的宪法司法化。二是...
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以下简称齐玉苓案“批复”),该“批复”经媒体大力宣传后,被夸 大成为“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有部分学者对此持相同态度,认为齐玉苓案“批复”是我国人 民法院适用宪法解决案件的开端。 但是,多数宪法学者对宪法司法化以及齐玉苓案“批复”的价值有不同看法。如我国宪法学 ...
其一,以“废止”对齐玉苓案批复的方式否定齐玉苓案开创了中国宪法司法化之先河。笔者认为这一理由基本成立。如果说过去有人认为最高法院2001年关于齐玉苓案的批复是中国宪法司法化的开端,现在又有人认为最高法院2008年关于废止该批复的决定是中国宪法司法化的结束(或失败),那其实是一个误会。没有什么开始,当然也...
样一个有明显瑕疵的批复是必要的.① 其二,以"废止"齐玉苓案"批复"的方式告诉各级法院今后在案件审理中不要再"引用"宪法. 笔者认为这是不妥的.作为案件判决的"理由"(而不是案件判决的"依据"),"引用"宪法是不宜 禁止的.在一个宪法为根本大法的国家里,任何地方,任何场所,任何人都可以"引用"宪法.在 法院审理...
齐玉苓案“批复”的废止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我在这里进行初步的探讨,但愿能收抛砖引玉之效。 首先要评论的是“批复”的废止的理据。这次在2008年12月18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2007年底以前发布的有关司法解释(第七批)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共废止了27项司法解释,每项都附有简短的“废止理...
再论宪法司法化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齐玉苓案批复的理解目录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针对齐玉苓案做出了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正文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针对齐玉苓案做出了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该批复开启了中国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