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里兰大学胡良兵教授、布朗大学齐月教授等人通过将铜离子(Cu2+)与一维纤维素纳米纤维配位,改变了纤维素的晶体结构,结果聚合物链之间的间距被扩大为可供Li+嵌入和快速传输的分子通道,从而实现了Li+沿着聚合物链的快速传输。除了高的锂离子电导率(室温下沿分子链方向为1.5×10−3 S cm-1),Cu2+配位纤维素...
近日,马里兰大学胡良兵教授、布朗大学齐月教授等人通过将铜离子(Cu2+)与一维纤维素纳米纤维配位,改变了纤维素的晶体结构,结果聚合物链之间的间距被扩大为可供Li+嵌入和快速传输的分子通道,从而实现了Li+沿着聚合物链的快速传输。除了高的锂离子电导率(室温下沿分子链方向为1.5×10−3S cm-1),Cu2+配位纤维素离...
近日,马里兰大学胡良兵教授、布朗大学齐月教授等人通过将铜离子(Cu2+)与一维纤维素纳米纤维配位,改变了纤维素的晶体结构,结果聚合物链之间的间距被扩大为可供Li+嵌入和快速传输的分子通道,从而实现了Li+沿着聚合物链的快速传输。除了高的锂离子电导率(室温下沿分子链方向为1.5×10 −3 S cm -1),Cu 2+配位纤...
近日,马里兰大学胡良兵教授、布朗大学齐月教授等人通过将铜离子(Cu2+)与一维纤维素纳米纤维配位,改变了纤维素的晶体结构,结果聚合物链之间的间距被扩大为可供Li+嵌入和快速传输的分子通道,从而实现了Li+沿着聚合物链的快速传输。除了高的锂离子电导率(室温下沿分子链方向为1.5×10−3S cm-1),Cu2+配位纤维素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