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觚:魏源的智慧之光 秒懂大百科 1.7万粉丝 · 4597个视频 关注 接下来播放自动播放 06:10 假如俄罗斯在俄乌冲突取胜,还需要多长时间,会再成为超级大国 地理研究舍 11万次播放 · 1069次点赞 01:01 37岁马思纯暴瘦50斤后,最新练舞照好薄一片,和以前相比判若两人 星知道STAR 30万次播放 · 1242次点赞 ...
《默觚》的作者魏源(1794-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清朝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魏源曾在江南一带做了20年的幕僚,为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两江总督陶澍等人筹划漕运、河工、盐政等事宜,同时以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撰写《默觚》 《筹漕篇》 《筹河篇》 《军储篇》等著作,是晚清通经致...
历史知识> 默觚 书名。即《古微堂内集》。清魏源著。收入《古微堂集》与《魏默深文集》。光绪四年(1878)淮南书局原刻本为三卷:卷一为《默觚上》,凡十五条,未分篇;卷二为《默觚中》,凡六十六条,分《学篇》十三;卷三为《默觚下》,凡八十三条,分《治篇》十六。光绪二十三年宝墨斋本与宣统元年(1909)国学扶...
《默觚·学篇》是清代学者魏源所著《默觚》一书中的重要篇章,主要探讨了学习的重要性、方法以及学问与修身、治国之间的关系。以下是对该篇章的译文概述(请注意,由于原文深奥且富有哲理,以下译文仅为大致意思的传达,具体表述可能因理解角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 **《默觚·学篇》译文概要** 学问之道,浩渺无垠,...
默觚中有很多这样富有哲理的句子,它们的译文也都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呢。魏源在这部作品里表达了他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从为人处世到治国理政,内容超级丰富。 四、默觚的意义 1.在思想方面 它反映了当时那个时代的思想变革。魏源通过默觚传达出他对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他的思想对于后来的中国知识分子也有着很大的...
魏源《默觚学篇二》 原文: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图,以为 知,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 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选自魏源《默觚 学篇二》) 接触了实际然后才知道真相,实地做了然后才知道困难,哪有不 实践就能够知道的呢?翻阅五岳的...
魏源《默觚·学篇二》今译:接触实际才能了解事物,经过实践才会懂得艰难,哪儿有不经过实践就可以得到知识的呢?翻遍了“十四经”,没有得到一点启发,而听了老师或朋友的一句有道理的话,就会一辈子牢记心上,这是因为现代的人胜过古代的人啊!老师和朋友的教导在耳边唠叨,就象没听见似的,可亲眼看到别人做了一件...
魏源《默觚》九句传世金言,有深度有内涵,发人深省 一、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绳古,是为诬古。 出自清·魏源《默觚·治篇》。用古代的准则来衡量现在的问题,是对现在问题的扭曲;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古代的问题,是对古代的污蔑。 二、为治者不专注其大而但事节目,则安危否泰之大端失之目睫矣。 出自...
《默觚》《默觚》是中国近代思想家魏源的读书笔记,包含了作者的哲学思想。分《学篇》和《治篇》两大部分。"默"取之于魏源的字"默深",觚为古代木简,所以取"默觚"为篇名。《默觚》的金句 不幸福,斯无祸;不患得,斯无失;不求荣,斯无辱;不干誉,斯无毁。——清代魏源《默觚(gū)下·治篇十六》 为人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