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高粱黑束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又称导管束黑化病。叶片显症时叶脉上产生褐色条斑,多沿主脉一侧或两侧呈现大的坏死斑,致叶片、叶鞘变为紫色或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茎秆稍粗,病株上部有分枝现象。横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尤其是木质部导管变为褐色,并被堵塞。纵剖面可见维管束自下而上变成红褐色或黑褐色,基部节...
防治玉米黑束病应釆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辅以健康栽培技术的生态控制措施。要根据当地病害发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轻病区主要是推广抗病品种,重病区还应辅以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溉等农业保健措施。1. 选择种植抗病品种 不同玉米品种对黑束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目前已知的抗黑束病的玉米杂...
玉米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一种称为玉米黑束病的现象,也被称为玉米维管束黑化病或黑点束病。这种病症通常在玉米的生长后期显现,尤其是在乳熟期,病害可能导致大面积的枯死,对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一旦田间出现症状,短短十几天内,整片田地可能就会变得一片荒芜。在甘肃,科研人员通过人工接菌的方式来诱发这...
玉米黑束病是一种在种子或土壤中过冬的病菌,种子带菌率通常在1.25%到75%之间。传播途径主要依赖于种子和土壤,病菌通过直接接触或伤口侵入玉米植株的茎部组织。尽管这种病害在国际上对玉米的影响较小,但在我国甘肃地区,其快速的发病速度和严重的危害程度却并不多见。关于该病菌是否具有强大的致病力以...
症状 高粱黑束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又称导管束黑化病。叶片显症时叶脉上产生褐色条斑,多沿主脉一侧或两侧呈现大的坏死斑,致叶片、叶鞘变为紫色或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茎秆稍粗,病株上部有分枝现象。横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尤其是木质部导管变为褐色,并被堵塞。纵剖面可见维管束自下而上变成红褐色或黑褐色,基部节...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高粱黑束病的防治方法。方法/步骤 1 播种,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农田杂草和高粱秸秆,焚烧或高温堆肥。 深耕残株,促进残体分解,减少病原体和寄生虫。2 选育抗病品种,选育无公害,包膜种子,未包膜种子应用包膜剂或浸种剂灭菌。3 移植或播种后用土覆盖苗木,移植前喷洒杀虫剂和消毒剂一次...
2013年,禹城市伦镇前孙村部分玉米田发生了玉米黑束病,在此之前,禹城市没有玉米黑束病发生的记载,农户及农技人员对该病没有认识,由此引起恐慌。现对玉米黑束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进行介绍,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减少玉米产量损失。 1发生概况 玉米黑束病是苗期根部侵染、系统性发生的病害[1]。近20年来,甘肃...
高粱植株可能会遭受一种名为黑束病的严重维管束病害,也被称为导管束黑化病。病害初期,叶片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叶脉区域,形成明显的褐色条纹,通常沿着主脉的一侧或两侧扩散,形成大面积的坏死斑。受此影响,叶片和叶鞘的颜色会逐渐变为紫色或褐色,严重时叶片会干枯,茎秆的质地可能会变得粗硬。在病株上部...
由直立枝顶孢菌(Acremonium strictum)引起 ,为害高粱维管束组织、导致植株系统发病的一种真菌病害。又称导管束黑化病。是世界上许多高粱种植区最重要的病害之一。 英文名称 sorghum acremonium wilt 又称 导管束黑化病 所属学科 植物保护学 发展简史 早在1971年在埃及高粱上首次报道有高粱黑束病发生,1982年美国也有此...
高粱抗黑束病鉴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粱抗黑束病(AcremoniumstrictumW.Gams)鉴定技术的病原物接种体制备、田间抗 性鉴定、病情调查、抗性评价和鉴定记载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粒用高粱[Sorghumbicolor(L.)Moench]品系、品种、杂交种及种质资源对高粱黑束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