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长征多次尝试劝说黎笋,但黎笋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对长征的意见置若罔闻。面对黎笋在国内外的种种不当行为,长征选择了保持沉默,没有公开表达反对。这种克制既是对黎笋排华路线的静默抵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黎笋逝世后,长征以79岁高龄紧急接任越共总书记一职。这一任命发生在特殊时期,显示出长征在党内的威望...
1986年,黎笋死后,新上任的越南领导人长征基本抛弃了黎笋的“大炮优于大米”的路线,中越关系开始慢慢缓和,苏联解体之后,中越关系基本正常化。对于我国人民来说,黎笋当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华派,那么对于越南人民来说,他们是如何评价黎笋的呢?一、黎笋的两大贡献 1986年7月10日,黎笋病逝。不久,越南当局为黎...
此时接替黎笋出任越共总书记的就是长征。长征在越共党内威望极高,曾接替胡志明出任越共总书记。因为在土地改革中主张积极、强势的改革政策,而被黎笋等人排挤下台成为国家副总理。但长征在越南党内和国内依然拥有很高的威望,在越共三大、四大、五大上仍然当选中央委员等要职。长征的极力劝阻并没有阻挡住黎笋的一意孤行。
可惜的是,自从胡志明同志逝世,黎笋上台之后,越南共产党一改亲近中国的既定路线,解除了长征的越共总书记职务,还把阮文灵等亲近中国的越共领导人投入监狱,“抱”上了苏联的大腿。 黎笋不仅仅是“抱大腿”这么简单,他向世界宣称自己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目的是称霸东南亚。 黎笋这样做的底气到底来自...
长征原来叫邓春区,但在那个革命的年代,他特别佩服中国共产党走的那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觉得那真是太了不起了。所以,他就把自己的名字也给改成了长征。一听到他的名字,你就能感觉到,他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特别崇敬。长征这家伙,打小就开始在越南革命的最前沿打拼。他年纪轻轻就加入了越南的青年革命...
长征原名邓春区,因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仰慕备至而改名为长征,是越共内部坚定的“亲华派”。他和黎笋同岁,不过比黎笋出道更早,在以河内为中心的越南北部干部群众中威信很高。因为长征一派的牵制,使得胡志明能够平衡黎笋的力量,小心翼翼的驾驶这艘“左右颠簸”的大船。不过很遗憾,原本资历地位高于黎笋的长征并没...
黎笋逝世后,新任越共总书记长征主动借鉴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模式,开启了中越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他积极推动两国间的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改善双方长期以来的紧张局面。长征的这一举措标志着中越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两国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通过学习和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越南也开始了自身的经济改革,逐步融入...
黎笋死后,长征自然而然掌握最高权力,很快就改变了黎笋的路线,开始回收黎笋四面出击穷兵黩武的各项命令和政策。 半年之后,长征完成了初步工作,让越南暂时归于平静,便主动让位给另一位亲华派政治人物阮文灵,由擅长改革的他帮助越南重回正途。 阮文灵上台之后,立刻做了一项重大决定,这成了越南命运转折点——裁军,一口气裁...
1986年7月10日,越南主席黎笋去世,而这件事在越南民众中似乎并未引起太大的反响,与胡志明主席去世时的悲痛氛围截然不同。仅仅四天后,长征成为了越南的新一任主席,随后他迅速采取了行动,开始与黎笋的政策划清界限,并恢复了胡志明主席亲华的外交路线。他以中国为榜样,积极吸取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致力于通过模仿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