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战争是中国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在中文互联网上常年保持热度。但中国人对另一方的主事者黎笋却知之甚少,更不清楚越南人是如何评价这位一辈子都在越南对外战争环境中掌权的人。 一、战争年代的钢铁意志 河内市中心的胡志明纪念堂旁,陈列着1975年4月30日北越坦克攻入西贡总统府的影像资料。画面里高举红旗的士兵背...
1979年2月,原本同志+兄弟的中越打了一场边界战争,南疆烽火自此持续燃烧了10年。 这背后,源于越南“第二国父”黎笋对华援助的恩将仇报。 为什么黎笋会对自己的恩人恩将仇报?这不是赤裸裸的“中山狼”吗? 这个问题说来有些话长,历史因果也比较复杂。 战前,中越关系及革命友谊大体分为两个泾渭分明的时期,一个是...
1.中美在越南问题上利益一致,不能放任苏联盟友越南做大,尤其是中国,旁边已经有苏联和印度让人头疼,...
1969年9月2日,胡志明病逝,此后胡志明遗体进行了一系列防腐工作,这是后话。但他的继任者是黎笋,正是黎笋继位,越南才发生很大变化。对黎笋这个人,中国人一提到他就会产生一种很反感的印象,正是黎笋执政期间挑…
黎笋同志是胡志明主席的优秀学生,越南党和革命杰出领导人、出色的理论-实践活动家,越南民族的优秀之子。
Part 1 1970年代,南越政府已经是民心尽失,风雨飘摇,同时北越正虎视眈眈准备南下,南越随时都可能完蛋...
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胡志明作为“国父”享有至高威望,但他始终避免将权力集中于一人之手。越南劳动党(越共前身)内部逐渐形成了以地域、路线和意识形态划分的派系:北方派(亲华、强调革命正统)、南方派(激进务实、主张武力统一)、以及知识分子背景的“理论派”。胡志明在世时,这些矛盾被他的个人权威暂时压制,但...
1979年2月17日拂晓,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按照预定计划,解放军从中国境内的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分别向越南进军。越南高平省作为北部军事重镇自然成为重要打击目标,而位于高平西北部,与我边境相接壤的朔江更是成为直接打击目标。 在黎笋“一线坚守,一线取胜”的作战思想影响下,前线越军的战斗热情很高。在此情况下,黎...
1956年阮爱国的权力基本被黎笋架空,因为当时越南南北上下一心是要统一,阮爱国倾向中国的立场搞南北分治,...
黎笋,是越南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和反华政策的第一决策人。1975年,是越南现代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