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全球光伏大会于6月11日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院长、能源发展研究院院长、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出席并演讲。大会为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SNEC)的主要组成部分。谈及双碳目标 ,黄震指出,最重要的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他介绍说,当前大气...
黄震,浙江宁波鄞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智慧能源创新学院院长、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他长期从事新能源动力、可再生燃料制备与燃烧、碳捕集与利用、能源战略与政策研究。黄震擅长演讲方向 1. 能源绿色转型与双碳目标 黄震在多个场合强调能源绿色转型对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他认为,...
黄震院士将于5月28日出席2025 MPF“绿色港口与航运发展”专题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详情见图片链接。 “利用新能源电力制取绿色燃料,包括氢氨、醇醚和合成燃料,既实现燃料脱碳,又可有效消纳新能源电力,是一种全新的储能方式。”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上海市委主委、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近日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建议紧紧抓住航...
黄震院士指出,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实现交通能源的供需平衡和能源的高效利用。例如,通过车辆到电网(V2G)技术,新能源汽车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充电,在用电高峰时向电网放电,实现交通能源与能源系统的双向互动。此外,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将在交通能源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氢能交通的...
“我的第一个科学基金项目的灵感,来自博士论文研究中一次偶然的发现。”黄震告诉《中国科学报》。35年前,黄震关注的焦点是燃料雾化,这是他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为完成博士论文,他常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实验室里进行喷雾特性研究。在发动机、燃气轮机、锅炉工作过程中,燃料通常要与氧化剂(空气)充分混合,混合时燃料...
黄震院士:未来能源将从“他治”走向“自决” 在6月11日举行的2024 SNEC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院长、能源发展研究院院长、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参加会议并发表演讲。他提到,我们正面临一场史无前例的、从化石能源走向新能源的能源绿色转型,在转型过程中,新能源将会从...
7月17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院长黄震在2023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上表示,能源的绿色转型是我们要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之处,也是重中之重,这将是具有变革性与颠覆性的转型,碳中和的发展路径是从供需两侧来双向发力的。就能源转型的基本逻辑,黄震提出了四点,一是新...
• 实践影响与政策推动:黄震院士的交通能源转型“四阶段论”为我国交通领域的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我国政府在制定交通能源政策时,充分借鉴了黄震院士的理论。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将占据我国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为我国交通领域的低碳转型设定了明确的目...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黄震一行到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走访调研,中远海运集团科创部总经理辜忠东全程陪同。海南港航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然出席座谈会,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昊主持会议,国际港务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