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黄芪为首药的名医名方】 【梁宏正治疗眩晕的举元建瓴汤】黄芪60~120g,怀牛膝、代赭石(先煎)、石决明(先煎)、葛根各30g,升麻10g,生地黄、山药各20g,白芍、丹参各15g。功效止晕定眩,益气濡脑,潜镇息...
益气养阴。常用药: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浮小麦、煅牡蛎、生地黄。加减:面色少华、乏力者,去麦冬,加黄芪、白术、浮小麦;低热、心烦、少寐者,加知母、酸枣仁、柏子仁;汗多不止者,加麻黄根、煅龙骨;低热口干、手足心灼热者,加白芍、地骨皮、牡丹皮。 17.气阴两虚之病毒性心肌炎 本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少气懒...
申请(专利权)人: 李堃 发明人: 李堃 国省代号: CN3201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黄芪生地汤,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黄芪12克,地骨皮9克,白芍药9克,玉竹6克,丹参6克,麦门冬6克,泽泻6克,蜂蜜20毫升,姜汁30毫升,生地汁90毫升.本发明具有滋阴清热,化痰通络的功效,适用于中风,心胸烦闷等.收藏...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 当归 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 白芍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 赤芍 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 生地 附:鲜生地,生地微寒,能消温热,骨蒸烦劳,养阴凉血。 10 熟地 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
熟地黄:补肾阴要药,六味地黄丸主药 白芍:养肝圣药,补肝血,缓急止痛 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龙眼肉:补脾胃,养气血,改善睡眠 4、补阴药 麦冬:补肺胃心三经之阴,咽炎常用 百合:润肺止咳,利咽喉,助睡眠 石斛:上养胃阴,下滋肾阴 黄精:补脾、肺、肾三经之气阴两虚 ...
朋友,你好,作用如下:补血凉血行血(当归,川芎,丹参,生地,白芍),滋润肺阴(沙参, 麦冬,地骨皮),宁心(柏子仁,炙远志)补气(黄芪)而去上焦下焦的湿热(黄柏,炒栀子)这样的方子完全属于后天,必须完全扣住我说的病机才能服用,否则开口动手就要出差错的,千万注意哦。再会。
能补气养血,敛阴止汗可以用于心悸,气短,乏力,出汗多,食欲不振等。
你的方子是可以补气血的,党参,黄芪是补气药,地黄,当归,白芍,阿胶,可补血。桑寄生,枸杞子可补肝肾补血的作用,地骨皮可清热凉血,郁金可平肝解郁。茯苓,川芎可袪湿健脾,甘草可健脾调和诸药。川芎可行气开郁可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经痛等。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黄芪的滋阴补肾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原料包括:芦荟,大黄,黄连,番泻叶,泽泻,重楼,阿魏,黄芪乌蛇,脆蛇,乳香,没药,全虫,地龙,蜈蚣,僵蚕,天龙.制备时将原料清洗后晾干;将各原料分为三组后分别煎熬成药液,再分别减压浓缩,制得药膏,将三组药膏混合均匀后烘干,制得丸剂或散剂的排毒,滋阴补肾的中药.本...
南沙参30g,生白芍30g,知母30g,制首乌30g,桑寄生5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石决明30g,丹参30g,生麦芽30g,生山楂30g,枳壳12g。 主治:气阴两虚,肝风内动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胀耳鸣、震颤麻木、肌肉[插图]动等症。 (三)青蒿 青蒿为菊科蒿属植物黄花蒿的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