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丘松年方:黄芩散 【处方】 黄芩不拘多少(用童子小便浸3日,取出锉碎,焙干)。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与作用】 小儿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1字或半钱,乳食后以白汤少许调下。 【摘录】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丘松年方 《圣惠》卷十:黄芩散 【处方...
黄芩散 【方剂名】黄芩散,出自宋·《太平圣惠方》。 【组成】黄芩(3克)、赤茯苓(30克)、麦门冬(30克)、石膏(60克)、葛根(15克)、甘菊花(15克)、炙甘草(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9克,加豆豉6克,淡竹叶3克,水煎去渣;加生地黄汁60毫升,更煎服。亦可用作煎剂,各药用量按常规量。 【...
黄芩散的功效与作用通常是泻实火以及除湿热,还具有清热的功效。黄芩散属于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方剂,通常是由黄芩、甘草、白薇、栀子仁、大青、知母、栝楼、川消石、白鲜皮制作成的,临床上可用于改善肺热咳嗽以及湿热泻痢问题,另外也可用于缓解产后虚烦血厥所带来的不适症状,但要谨遵医嘱使用药物。 2023-06...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阴脱与子门不闭不同,劳则泄而不收,脱则虚热下坠,故以黄芩、竹皮清理湿热;当归、芍药调和血气;猬皮治阴肿下血;牡蛎治赤白带下;狐茎取其善缩入腹。 【摘录】《千金》卷三 【处方】黄芩半两(去黑心),黄柏半两(去粗皮,锉),黄连半两(去须),郁金半两。 【制法】上为散。
黄芩散 【配方组成】 黄芩1两半(锉),黄耆1两半(锉),木通1两半(锉),前胡1两半(去芦头),川升麻1两半,栝楼根2两,赤芍药1两,赤茯苓1两,甘草1两(生,锉),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人参半两(去芦头),当归半两。 【功能主治】 大热发痈在背,或于阴股间。
1、《证治准绳》黄芩散,由单味黄芩构成。功能清热止咳。主治小儿咳嗽。1、《太平圣惠方》黄芩散,有12个方子,除本方外,大多用于治疗伤寒、鼻衄、血淋、便血等。如其一由黄芩、黄莲、黄柏、生地、地榆、犀角屑、竹叶构成。功能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主治结肠积热,下血不止,日夜度数无恒。其二由黄芩、柴胡、人参、...
【别名】 黄芩散【处方】 黄芩2两,牡丹2两,桃仁2两,瞿麦2两,芎2两,芍药3两,枳实3两,射干3两,海藻3两,大黄3两,虻虫70枚,水蛭50枚,蛴螬10枚。【功能主治】 妇人从小至大,月经未尝来,颜色萎黄,气力衰少,饮食无味。【用法用量】 黄芩散(《圣惠》卷七十二)。
黄芩散《备急千金要方》 黄芩散 治妇人阴脱方。 黄芩皮当归(各半两)芍药(一两)牡蛎竹皮(各二两半)狐茎(一具,《千金翼》用松皮) 上七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禁举重、房劳,冷食。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1、黄芩散_普济方卷四四_方剂树黄芩散_普济方卷四四_方剂树11.原方21.1.组成:黄芩半两,大黄半两,山栀子仁3钱,玄参6钱。21.2.功效:疮毒出尽后呕吐。21.3.来源:普济方卷四四。22.射干汤22.1.加:射干、犀角、升麻、麦门冬22.2.组成:射干1两,犀角(镑)1两,升麻1两,玄参1两,黄芩(去黑心)1两,麦门冬(去心...
黄芩散的主要功能是治疗大热发痈在背或于阴股间的病症。这些病症在现代医学中可能表现为背部或阴股部位的急性炎症、感染等。 关于黄芩散的使用方法,每次服用4钱(约15克),用水半盏,加入竹叶2-7片、小麦100粒、生地黄1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