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白马湖 |认识水禽:黄胸鹀 黄胸鹀(学名:Emberiza aureola)黄胸鹀是雀形目雀科鹀属鸟类,又名黄胆、禾花雀。雄鸟额、头顶、颏、喉黑色;头顶和上体栗色或栗红色;尾黑褐色,外侧两对尾羽具长的楔状白班;两翅黑褐色,翅上具一窄的白色横带和一宽的白色翅斑;下体鲜...
黄胸鹀(学名:Emberiza aureola)为雀形目、雀科、鹀属小型候鸟,长约13-16厘米。雄鸟额、头顶、颏、喉黑色;头顶和上体栗色或栗红色;尾黑褐色,外侧两对尾羽具长的楔状白斑;两翅黑褐色,翅上具一窄的白色横带和一宽的白色翅斑;下体鲜黄色,胸有一深栗色横带。...
黄胸鹀分布于亚洲东部和欧洲东北部,繁殖区东抵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千岛群岛一线;越冬区则在南亚和东南亚,几乎覆盖整个印度支那半岛和大部分的南亚次大陆;在中国,本物种分布于整个中国东部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各省区以及西北的部分省区均可见本物种在迁徙季节过境,亦于越冬季节见于西南和华南各省,其在中国...
黄胸鹀俗称的禾花雀,由于错误地宣传能补肾壮阳而非法捕杀,禾花雀数量下降了大约90%,已经濒临灭绝。
🌍 黄胸鹀,这种在我国多为候鸟的鸟类,在迁徙季节几乎遍布各大省市。在北方,它们被称为“烙铁背”,而在南方则被称为“禾花雀”。🦜 黄胸鹀在鹀类中以其出色的外观而闻名,尤其是成年雄鸟。它们头部黑色,背部栗红色,两翅黑褐色,翅上有明显的白色翅斑。下体鲜黄色,胸部有栗色环状横带,尾羽黑褐色。相比之下,...
长相惊艳、叫声婉转的鸟。黄胸鹀俗称“禾花雀”,明朝诗人胡宗仁在《黄鸟日来啼》这样描写它:“黄鸟弄美响,日啼檐间树。檐树多佳阴,覆我庭前路。主人懒出门,坐卧送宵曙。若云此中非,黄鸟亦应去。”黄胸鹀羽色亮丽。张梦斐 摄 黄胸鹀最具标志性的特征是胸部具有亮黄色的羽毛,色彩鲜亮,非常显眼。并且...
近日,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监测人员在北京市大兴区麦田发现了目前已被列为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黄胸鹀,数量超过26只。如此多的黄胸鹀集体出现,还是头一次。从无危到极危,十余年连升“四级”黄胸鹀是雀形目鹀科鸟类,别称“禾花雀”,体长14—15厘米,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胸部羽毛呈亮...
黄胸鹀为雀形目鹀科鹀属鸟类,是小型鸣禽,体长14至15厘米,体重19至29克,雄鸟胸腹部有亮丽的金黄色羽毛,常栖息于大面积稻田、芦苇地或湿润的荆棘丛中,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部分植物的果实与种子。黄胸鹀大约每年10月由北往南迁徙,沅江市境内较少发现黄胸鹀落脚。据了解,数十年前,黄胸鹀在...
黄胸鹀,学名Emberiza aureola,是一种美丽的小鸟,属于雀形目鹀科鹀属。它的英文名字是Yellow-breasted Bunting,中文名字则有多个,包括黄胆、禾花雀、黄肚囊、黄豆瓣、麦黄雀、老铁背、金鹀、白肩鹀等。这种小鸟在非繁殖期时会聚集在一起活动,而在繁殖期则会选择在地面或灌丛内筑造碗状的巢。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