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 [ huáng qí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huáng qí ] 药草名。多年生草本。夏季开花,黄色。根甚长,可入药。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暖和 遗憾 担心 溅落 贪婪 智能 熟悉 安静 征程 僵尸 愕然 褶皱 ...
④《日华子本草》:"黄耆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癥癣,治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白水耆,排脓治血,及烦闷,热毒,骨蒸劳,功次黄耆;赤水耆,治血,退热毒,余功用并同上;木耆治烦,排脓力微宁黄耆,遇缺即倍用...
黄芪,中药名。为豆科黄芪属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eranaceus(Fisch.)Bge. Var. 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 membranaceus(Fisch.)Bge.的根。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主治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自汗证,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等。性味归经 味...
黄耆是黄芪的别名,黄耆根可以入药,味甘,性微温,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健脾养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气虚引起的表虚自汗,阴虚盗汗,阳气虚弱等症状。 黄耆具有保护肝脏、消除蛋白尿的作用,能防止肝糖减少。黄耆还能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降低血压、保护心脏、抵抗自由基损伤,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黄耆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作用增强...
黄耆含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质、数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甜菜碱、叶酸(65微克/100克干根),又分出2′,4′-二羟基-5,6-二甲氧基异黄烷和熊竹素。 【药理作用】 ①利尿作用 【毒性】 黄芪与梭果黄耆给小鼠灌胃100克生药/公斤均无不良反应。小鼠1次腹腔注射梭果黄耆半数致死量为38.25±6.7克生药/公斤,黄耆...
甘肃黄耆(学名:Astragalus licentianus)为豆科黄芪属的植物,是我国的特有植物。产甘肃、青海。生于海拔3000-4500米的高山沼泽草地。形态特征 植株 多年生草本。根 根直伸,暗褐色,颈部具数个细瘦的根状茎。茎 地上茎短缩。叶 羽状复叶基生,有15-33片小叶,长4-11厘米;叶柄长1.5-3厘米,连同叶轴散生...
黄耆用于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皮脐,姜汁浸透,切片,火煨炙,以姜汁一钟尽为度)七钱,兔丝子(酒浸,蒸)、大茴香(炒)各一两。共为末,酒打糊为丸。每服一钱,每日二...
太原黄耆(学名:Astragalus taiyuanensis S. B. Ho in Bull.)为豆科黄芪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陕西、山西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山坡。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根粗壮。茎地下部分有短分枝,地上部分极短缩,不明显。羽状复叶有7-15片小叶,长7-11...
黄耆通常是指黄芪,其功能与作用通常是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生津养血等。 1、补气升阳: 黄芪是一味常见的补气药,入脾、肺经,具有补中气、升举清阳、补肺气的作用,能治疗脾气虚、肺气虚,缓解倦怠乏力、食少便溏、久泻脱肛、咳嗽无力、气短咳喘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