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麟(1842-1914年),宜兴蜀山人,原籍丹阳,清末宜兴著名制壶匠师,是晚于大亨七、八十年之后出现的佼佼者,也是紫砂艺术史上的一代名家。幼孤,年十三从同乡邵湘甫学制壶,三年遂青出于蓝。喜制“掇球”、“供春”、“鱼化龙”诸式,莹洁圆湛,精巧而不失古意。创制紫砂假山盆景,得画家皴法,层峦叠嶂,妙若...
黄玉麟,清末民初的紫砂艺人,是继邵大亨之后又一重要的制壶大家,他所制的壶选泥讲究,作品莹洁圆润,精巧而不失古意,灵妙天然。有说他“每制一壶,必精心构选,积日月而成,非其重价弗予,虽屡空而不改其度”。少年时跟随名手邵湘甫学制陶,曾先后受聘于苏州金石学家吴大澂及顾茶林之家,为他们制壶作...
黄玉麟(1842-1914年),宜兴蜀山人,原籍丹阳,清末宜兴著名制壶匠师,是晚于大亨七、八十年之后出现的佼佼者,也是紫砂艺术史上的一代名家。 幼孤,年十三从同乡邵湘甫学制壶,三年遂青过于蓝。喜制“掇球”、“供春”、“鱼化龙”诸式,莹洁圆湛,精巧而不失古意。创制紫砂假山盆景,得画家皴法,层恋叠障,妙若天成。
黄玉麟晚年多与寓居上海的一些画家合作,壶上多铭文。 黄玉麟带动程寿珍、范大生、俞国良、江案卿、汪宝根、冯桂林等人,为紫砂发展起到承前启后、推波助澜作用,相继创作了很多作品,包括隐角竹顶壶、翻盖柿子壶、合桃壶、木瓜壶、四方竹段壶、洋桶壶等。 作品欣赏: 一、提梁壶 壶身形似圆球,短流,圆底,盖为...
整器饱满大气,持握手感佳。此壶盖内钤“玉麟”二字方印,壶把内刻“供春”四字方印。在紫砂历史上尤其以明代时大彬最擅长使用段泥共生矿及五色共生矿制作五色共生壶,后人称为“时壶”,时大彬是最早发现并利用五色共生矿制作五色共生壶的开山始祖,一直留传至今。
黄玉麟,在紫砂史上赫赫有名,是清末邵大亨之后最重要的紫砂名家。黄玉麟(1842~1914),原名玉林,十三岁时随邵湘甫学艺,二十岁之后,玉林改名玉麐(lín),并开始使用玉麐印章。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缶道人、石尊者等。
黄玉麟,生于1842年,卒于1914年,是清末著名的紫砂壶制作大师,继邵大亨之后的重要制壶大家。 黄玉麟的作品以选泥讲究、莹洁圆润、精巧而不失古意、灵妙天然而著称。他善于制作掇球、供春、鱼化龙等式样的紫砂壶,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高度评价,而且至今仍被视为紫砂艺术的珍品。
紫砂制壶大师黄玉麟 如今我们谈到紫砂壶中的供春壶,都会想到以树瘿为形,褶皱自然天成的这样一把紫砂壶,然而,也正是这把壶,牵扯出了紫砂界的第一迷案——传世供春。 ▲供春壶 顾景舟先生曾言,此生曾看过一十三把供春壶,藏家皆言,壶都是供春原作,后壶盖遗失,由黄玉麟所配。
综上所述,黄玉麟与顾景舟两位大师在紫砂艺术领域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他们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精湛技艺,更体现了对人格与品行的坚持与追求。过桥扁腹·摹在这两位紫砂艺术巨匠的光辉交映下,我们仿佛被紫砂艺术的神奇魅力所包围。巧合还是注定,我们有机会领略到黄玉麟当年擅长的过桥扁腹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