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洋界上炮声隆 宋海峰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第一站是黄洋界。“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登上由147个石阶组成的“好汉坡”后,黄洋界哨口就出现在我眼前。极目远眺,海拨1343米的黄洋界山峰似剑,绝壁悬崖,一边是千仞高山,一边是万丈深渊,四周群峰起伏,地势极为险峻,的确是个“一人当关,万夫莫开”...
”尤其是外国人不易理解,比如,误将“黄洋界上炮声隆”翻译成“黄色海洋的边上,响起了隆隆炮声”,令人啼笑皆非。1963年《毛主席诗词》(37首本)出版后,外国文书籍出版局立即组织翻译出版英译本。1964年1月,毛泽东应英译者的请求,就自己诗词中的一些词句,一 一作了口头解释,一共有32条,达1900多字。...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什么意思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古诗作品《西江月·井冈山》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注释】 ①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
黄洋界上炮声隆 宋海峰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第一站是黄洋界。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登上由147个石阶组成的“好汉坡”后,黄洋界哨口就出现在我眼前。极目远眺,海拨1343米的黄洋界山峰似剑,绝壁悬崖,一边是千仞高山,一边是万丈深渊,四周群峰起伏,地势极为险峻,的确是个“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
黄洋界上炮声隆 ——《西江月·井冈山》赏析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的中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名不见经传。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南下时,决定选择在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从此,井冈山在中国历史上有了极为独特的重要位置。1928年秋,毛泽东写下《西江月·井冈山》;1965年,毛泽东又写了《水调歌头·重上...
黄洋界上炮声隆 宋海峰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第一站是黄洋界。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登上由147个石阶组成的“好汉坡”后,黄洋界哨口就出现在我眼前。极目远眺,海拨1343米的黄洋界山峰似剑,绝壁悬崖,一边是千仞高山,一边是万丈深渊,四周群峰起伏,地势极为险峻,的确是个“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到敌军霄遁。这首词的最后两句“黄洋界上炮声隆,报到敌军霄遁”当真是绝妙好词!词中只写“炮声隆”,没写红军到底有多少门炮、打了多少发炮弹,读来却让人气势自雄、声色具。实际上,当时的井冈山上就只有一门炮、三发炮弹。这门炮,还是坏的,刚刚修理好...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出自的《西江月·井冈山,拼音:huáng yáng jiè shàng pào shēng lóng , bào dào dí jūn xiāo dù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