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梢蛇(学名:Ptyas korros)是一种无毒蛇类,在传统医学中常以干燥蛇体或蛇蜕入药,主要功效包括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舒筋活络等。其应用需结合具体体质和病症,不可自行滥用。 一、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1. 黄梢蛇性平、味甘咸,可缓解风湿痹痛、关节肿胀等问题,常用于辅助改善寒湿或湿热引起的肢体疼痛。 通络止痛2...
黄梢蛇(学名:Bothrops asper)属于蝰蛇科,一种中等体型的蛇类。它们的身体长度通常在1.5米至2米之间,身体呈棕色或灰色,并有很多黑色斑点。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们身体末端有明亮的黄色标记,形似一束黄色的细带,因此得名为黄梢蛇。 黄梢蛇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地区,包括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等国家。它们喜欢栖息...
黄梢蛇用于祛风止痛;舒筋活络。主治风湿痹证;腰腿酸痛;肢体麻木,半身炒遂;小儿麻痹症。 【出处】出自《广西中药志》 【拼音名】Huánɡ Shāo Shé 【英文名】Indo-Chinese rat snake 【别名】黄肚龙、过树龙、过树榕、上竹龙、灰背蛇 【来源】 药材基源:为游蛇科动物灰鼠蛇除去内脏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
黄梢蛇黄梢蛇用于治风湿关节痛。 【拼音名】Huánɡ Shāo Shé 【别名】灰鼠蛇、过树蛇、上竹龙、黄肚蛇、索蛇、过树榕 【来源】有鳞目游蛇科灰鼠蛇Ptyas korros (Schlegel),以除去内脏的全体入药。 【生境分布】广西。 【功能主治】治风湿关节痛。 【用法用量】与眼镜蛇、金环蛇同浸制三蛇酒,每日服1两...
黄梢蛇与乌梢蛇是两种不同的蛇类,它们在外观、生活习性以及分布范围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以下是对这两种蛇类的详细比较: 一、外观特征 黄梢蛇 体色:身体背部呈黄褐色或棕褐色,具有黑色纵纹和浅色横斑相间排列的图案;腹部通常为灰白色或淡黄色。 头部:头部较小,眼睛相对较大且圆。 鳞片:鳞片平滑,无明显的棱脊。
黄梢蛇和乌梢蛇的区别如下:1、体型不同:黄梢蛇体长一般在60至170cm,而乌梢蛇体长则可达2米以上。2、颜色不同:黄梢蛇的背面是暗灰色,各鳞片边缘为暗褐色,中间为蓝褐色。从最前一节开始,由各鳞中间的蓝褐色前后相连,形成蓝褐色的纵走线。它的腹鳞是淡黄色,而各鳞的二侧为蓝灰色,至...
体长120~160cm。眼在,瞳孔圆形。颊鳞3片,少数2或4片。体鳞光滑或在体后中央有少数几行起棱。生活时体背面暗灰色,各鳞片的边缘暗褐色,中间蓝褐色自体的前部起由各鳞中间的蓝褐色前后相连而成蓝褐色纵走线。腹鳞淡黄色,各鳞二侧蓝灰色,至尾部而呈暗褐色。
黄梢蛇的功效与作用 黄梢蛇主要能够达到祛风除湿的功效,而且能够达到舒筋活络的效果,这是属于一种中草药,而且为游蛇科动物灰鼠蛇除去内脏的全体,又被称之为上竹龙和黄肚龙,在使用后对肝脏或者是肾脏是有好处的,性味:味甘、先,性平,归经:归肝、肾经。
黄梢蛇 【出处】《广西中药志》 【拼音名】Huánɡ Shāo Shé 【别名】过树龙,上竹龙、黄肚龙、索蛇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灰鼠蛇除去内脏的全体。于9~10月间捕捉。捕得后,剖腹除去内脏。拭净,鲜用或烘干用。 【原形态】 全长120~160厘米。眼大,瞳孔圆形。颊鳞3片,少数2或4片;上唇鳞8片,偶为7或...
黄梢蛇体背面暗灰色,各鳞片边缘暗褐色,中间蓝褐色。自体的前部起,由各鳞中间的蓝褐色前后相连而成蓝褐色纵走线。腹鳞淡黄色,各鳞二侧蓝灰色,至尾部而呈暗褐色。乌梢蛇和其他蛇类有一定的区别,乌梢蛇体型比较大,成年乌梢蛇体长可达到2.5米长,体重2-3斤重。头扁圆;头部和颈部分界不明显。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