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栀子褐纹斑病的病原菌为尾孢属真菌,该真菌在叶片上繁殖,导致叶片出现病斑。环境因素 湿度高、温度适宜、光照不足等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扩散,从而加重病害的发生。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不当,如施肥不当、灌溉不均等,也可能导致褐纹斑病的发生。对黄栀子的影响 叶片受损 褐纹斑病主要侵染黄栀子的...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第二年春季温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寄主组织。发病规律 该病害多发生在温暖潮湿的季节,特别是连续阴雨天气或排水不良的田块易发病。对黄栀子的影响 影响生长 黄栀子褐纹斑病会破坏叶片和果实的组织结构,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导致植株生长缓慢。...
黄栀子褐纹斑病是由一种名为茶球腔菌(Mycosphaerella theae Hara.)的真菌所引发的疾病,其无性世代表现为茶灰星尾孢霉(Cercospora theae(CaV.) Breda.)。病菌在其寄主组织内部形成子囊座,初期形态为壶形或鸭梨形,随后发展为圆球形或椭圆形,颜色从褐色至黑褐色,顶端有一个开口,即拟孔口。子...
黄栀子,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曾于80年代初在湖南被首次记录为新的寄主病害,即所谓的黄栀子褐纹斑病,也有人称为黄栀子褐色云纹斑病。这种疾病在黄栀子的栽培区普遍存在,尤其是在湘潭县和邵东县的药材种植场,病害情况尤为严重。在湘潭县乌石乡的林地,198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约有20%的...
黄栀子褐纹斑病,即黄栀子褐色云纹斑病的简称,它是80年代初期湖南发现的寄主新纪录病害。 中文名 黄栀子褐纹斑病 主要为害部位 叶 主要危害作物 黄栀子 1分布危害 编辑 凡是黄栀子栽培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其湘潭县、邵东县药材种植场发生严重。据在湘潭县乌石乡和邵东县龙公桥乡调查,前者(1983年)林地一般...
黄栀子褐纹斑病概述 症状识别 叶片出现褐色或深褐色不规则斑点,有时呈现为轮纹状或互 相交织成网状。病斑可以扩大,导致叶片枯黄、脱落,严重时全株叶片变黄 。植株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导致死亡。病原菌 由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尾孢属真菌侵染所致。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气孔侵入寄主组织内,引起...
黄栀子褐纹斑病防治措施: 1、生产中淘汰容易感病的黄栀子,同时选用、培育、发展抗病品种或类型,这是防治该病的根本措施。 2、加强整形修剪:黄栀子的树型一般以单主干开放自然形比较理想。修剪应侧重主干主枝上的抹芽除萌,同时将病虫枝、叶、残留小果、杂草灌木、萌芽条、藤蔓,以及树内部过密的细弱枝等剪除清理。
在防治黄栀子褐纹斑病时,首要策略是进行品种改良。淘汰易感病株,优选和培育抗病性强的品种,这是根本的防控措施。整形修剪也是关键环节。黄栀子理想的树形是单主干开放自然形。修剪时,应注重主干和主枝上的芽的处理,同时要清除病虫枝、病叶、残留小果、杂草藤蔓,以及内部过密的弱枝,通过冬季清园和...
黄栀子褐纹斑病,即黄栀子褐色云纹斑病的简称,它是80年代初期湖南发现的寄主新纪录病害。分布危害 凡是黄栀子栽培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其湘潭县、邵东县药材种植场发生严重。据在湘潭县乌石乡和邵东县龙公桥乡调查,前者(1983年)林地一般株发病率为20%,严重地段株病率达46%;后者(1985年)苗圃地株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