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松风阁》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前七句写阁依山临壑,古木森列,松风入耳,足以涤荡尘虑,诗人取下这个适意的阁名。中间八句叙游阁野筵和自夜至晓景象,雨后流泉潺潺,山色辉光,炊烟袅袅,极为妍丽。最后六句改描写为抒情,逝者已矣,贬者未到,心曲无可倾诉,怅惘引出叹息。这首...
::椽(chuán ) 椽子,承托屋面用的木构件。圆的叫椽,方的也叫桷。::媧(wā ) 同“娲”。::復(fù ) 同“复”。::湲(yuán ) 水流动的样子。::暉(huī ) 同“晖”。::饘(zhān ) 浓稠的粥。::臺(tái ) 同“台”。《松风阁诗》黄庭坚/宋代 ▼ 【1】《松风阁》依山筑...
有人认为,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卷》,笔力遒健,深得颜真卿书法三昧。帖中书法,既厚重,又灵动,整体结构呈纵向放出,斜中取势,用笔有拙趣,属于典型的黄庭坚书法风格。同时,黄庭坚《松风阁诗卷》不仅是书法属于宋代前列,其诗文也是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属于“柏梁体”七古代表作。黄庭坚的书法,可以说是宋代“尚意...
黄庭坚学习过颜真卿书法,有的用笔之法出自于颜。比如在《松风阁诗帖》中的长斜钩、长捺、长竖。借鉴了《争座位帖》中的积点成线,沉雄凝重。在提按起伏摆动中行笔,像山路一样崎岖有阻,而不是一扫而过的平动式用笔。《黄庭坚青衣江题名卷》在这一行笔特征上非常明确,包括节奏细节微细变化随着长短、粗细和...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
黄庭坚行书长卷《自书松风阁诗卷》书法风格特点如下:笔法独特 - 长枪大戟:笔画伸展夸张,如“老”“来”等字,长横、长竖、长撇、长捺等笔画极力延伸,极具视觉冲击力。- 波折起伏:行笔时注重提按变化,笔画有明显的波折,如“水”“风”等字,线条似有节奏地跳动,富有韵律感。- 颤笔运用:适当运用颤笔...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曾被拍卖上亿元,《松风阁》被誉为“天下第九行书”,其书法既代表了宋朝的最高水准,又是中华传世经典。10月15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陈志平,探讨黄庭坚书风的形成和其书法的艺术价值。今鄂城西山松风阁内的《松风阁诗帖》摹本 书风形成的三阶段 古人在书信中常说,“见字...
黄庭坚书法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是宋书尚意的重要人物。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 黃庭坚 松风阁诗 长卷高清本 黄庭坚《题苏轼寒食帖跋》 【1】东坡此诗似李...
黄庭坚《松风阁诗》高清附释文 崇宁元年(1102年)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fán/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作了这首《松风阁》的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等,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北宋著名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