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婬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黄帝问道: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人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称为真人的人,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能够调节呼吸,吸收精纯的清气,超然独处,令精神守持于内,锻炼身体,使筋骨肌肉与整个身体达到高度的协调,所以他的寿命同于天地而没有...
关于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以“邪正相争”阐明其机理,以六淫疫邪侵袭,饮食、劳伤与七情失调概括其致病方式,从致病因素与机体抗病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审求其病理意义,即“审证求因”。关于疾病变化的机理,《黄帝内经》着眼于宏观、动态地分析其整体机能失调的方式、状态和过程,提出了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变为基...
黄帝道:天气寒热与地势高下对于人的寿夭,有什么关系?岐伯说:陰精上承的地方,陽气坚固,故其人长寿;陽精下降的地方,陽气常发泄而衰薄,鼓其人多夭。黄帝说:好。若发生病变,应怎样处理?
【翻译】所以说:天地是在万物的上下;阴阳如血气与男女之相对待;左右为阴阳运行不息的道路;水性寒,火性热,是阴阳的象征;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的原始能力。所以说:阴阳是互相为用的,阴在内,为阳之镇守;阳在外,为阴之役使。 【原文】帝曰:法阴阳奈何? 【翻译】黄帝道:阴阳的法则怎样运用于医学上呢? 【原文...
黄帝内经白话文灵枢|黄帝内经原文+白话文翻译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 它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标志着祖国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
【原文】黄帝问于伯高日余愿闻六腑传谷者,肠胃之小大长短,受谷之多少奈何?伯高日请尽言之,谷所从出入浅深远近长短之度唇至齿长九分,口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1],深三寸半,大容五合[2]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重十两,广一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
黄帝曰:善哉!余闻精光之道,大圣之业,而宣明大道,非斋戒择吉日,不敢受也。黄帝乃泽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 白话译文: 黄帝问道:我想听你谈一下人体六脏六腑这十二个器官的责任分工,高低贵贱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你问的真详细呀!请让我谈谈这个问题。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
黄帝问曰:余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已。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 今余问于夫子,令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可得而闻乎? 岐伯再拜稽首曰:何道之问也? 帝曰:愿闻人之五脏卒痛,何气使然? 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