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的诗: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全都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作者以“黄金甲”即战士铠甲比喻菊花,夸张地写出菊花的繁盛,也暗示作者以革命来夺取封建王朝权力的雄心壮志。郑思肖的诗:菊花开放的时候,百花已经凋谢。只有她...
不第后赋菊 唐代: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笔势刚劲,格调雄迈,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英雄形象,诸...
就这区区三首诗歌而言,黄巢已经不逊色于李白杜甫之类的大诗人,便是和后世的各大诗词名家比,也并不逊色,并且犹有过之。堪称大才子。这样一个大才子,并且非等闲百无一用的书生之流;先是贩卖私盐,积财聚众;然后就拉大旗造反,自称,冲天大将军;并一路势如破竹,纵横中原,转战南北,连下十几...
黄巢在战场上的残暴与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形成了鲜明对比。他的诗能在《全唐诗》中留名,是文学价值与时代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不能因为他在军事和政治上的过错,而忽视他诗歌中的闪光点;同样,也不能因为他诗歌的成就,就忘记他曾给社会带来的伤痛。 这也让我们明白,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
黄巢的咏菊诗,由菊花虽美却开于寒秋得不到欣赏的命运生发感慨(1分),表明自己一旦成为青帝(春神)就要让菊花与桃花在大好春光中开放,表达了改变自身命运的雄心壮志(1分)。 郑谷的咏菊诗,写菊处身低微、不求高位、馨香四溢、在重阳节得人欣赏的特点(与瓦松的虽踞高位却毫无用处的特点形成对比)(1分),赞美了道德高...
【诗歌中的历史】材料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首诗反映了黄巢怎样的志向?(1分)他对唐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著作中的历史】材料二 《五代十国风云录》的内容简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争频繁、列国分治的乱世,短...
黄巢的诗歌与背景 晚唐诗人的才华 晚唐时期,众多杰出的诗人竞相涌现,如张祜、杜牧、李商隐等,他们的诗作各具特色,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黄巢的诗作尤为引人注目。他的《不第后赋菊》一诗,以其大气磅礴、气势非凡的诗句,超越了李白与杜甫的许多佳作,堪称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的壮志之歌。黄巢的崛起...
1.1 ◇ 诗歌中的内心世界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这是黄巢对菊花坚韧精神的赞美,也映射出他自己内心的坚定与执着。“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句诗则透露了他对权力与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这句诗不仅描绘了黄巢起义的壮阔...
题解:自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名句出,文人墨客常借赞咏菊花之孤标傲世,表现自己的清高绝俗;而黄巢写菊花不落窠臼,别开生面,推出全新的境界。 飒飒:风声,多指秋风声。 犹言:他年我若当上皇帝,定将改天换地。 青帝:春神,掌管百花之神。《尚书纬》:“春为东帝,又为青帝。” ...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菊 花唐 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注:黄巢(?~884) 唐末农民起义首领。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稍通书记,屡举进士不第,以贩私盐为业。家富于财,善击剑骑射。(1)诗中“我花开后百花杀”中的“我花”与“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