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3日,澎湃新闻刊发H5产品《长幅互动连环画|天渠:遵义老村支书黄大发36年引水修渠记》,沿用大气磅礴的海报封面,开篇69个字为整个报道奠定了基调:一道万米水渠,跨36年建成,过三个村子,绕三重大山,穿三处绝壁,越三道险崖。一位村支书,用一辈子的时间,彻底打破了村庄干渴的 “宿命”,带领千余人打开脱...
接下来,是修路、通电。黄大发每天带领100多名村民上工,大家齐心协力,4公里的通村公路很快铺通。1996年,村里通电工程启动。黄大发带头拿出100元,村民凑钱1万元。一圈上百斤重的电线,村民挽在肩头往前拉……草王坝村,终于亮起了电灯。黄大发又商量着修学校。没有老师怎么办?黄大发要求村里几个上过中学的...
黄大发先后获得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等称号。如今,大发渠党性教育陈列馆在村里落成,各地来学习、参观的人送的锦旗挂满了黄大发家的老屋。面对荣誉,83岁的黄大发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要骄傲,要虚心。村里还有贫困户,我要带头,继续把工作干好,不能做官当老爷。”还要带着大家干 ...
遵义老支书黄大发:绝壁凿“天渠”壮志凌山河--- 一个当时年仅20多岁的农村大队长,带着数百个村民,钢钎凿、风钻敲,前后历经30余年,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一条10公里的“天渠”。潺潺渠水,润泽了当地1200多人,使曾经闭塞的贫困村面貌一新。
(黄大发巡渠 胡志刚摄)年近九旬的他依旧耳聪目明,走起路来步伐稳健,有时候甚至能把年轻人甩在身后。他告诉陈晓彤,这辈子习惯了,当初修渠路途远,走得快些才能早点把渠修好。前几年,他依旧坚持着每天上山巡查水渠,现在隔三差五也要上去看看,只不过不再去到那些被栅栏锁起来的危险路段。那天下午,陈晓...
黄大发,195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20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2017年4月25日,中宣传部授...
《榜样6》录制结束的第二天,一行人就要返回贵州。临别的时候,黄大发反复向记者发出邀请:“一定要来看我,一定要来找我耍哈!” 我们一定会去看您的,看看您生于此长于此奋斗于此的团结村,走走凝结您毕生心血的“大发渠”,尝尝清冽的泉水和它孕育的“天渠...
近日,“修好共产党人心学——丰碑与实践”主题采访团来到播州区团结村草王坝,探寻当年黄大发带领村民修渠引水的历史。黄大发精神矍铄,带着大家走到田间地头,走到他用了半生时间带领村民在悬崖绝壁凿出来的天渠上。“那时家乡缺水太严重,大家饭都吃不饱,我作为共产党员,决心带领村民改变家乡。于是,我们前后花...
黄大发 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原草王坝村)的中心广场上,一群游客正围着一位老人合影,他就是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很难想象,山后悬崖峭壁上那条绵延近10公里的水渠,竟然是眼前这位个头不高的耄耋老人,带领老乡们一锤锤凿、一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