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地老虎的成虫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它们在高温、无风且空气湿度大的夜晚最为活跃。这些成虫表现出强烈的趋光性和趋化性,会积极寻找光源和化学物质丰富的区域。在产卵前,它们需要充分补充营养,以确保能够大量繁殖。值得注意的是,黄地老虎倾向于在低矮植物的近地面叶片上产卵。黄地老虎主要危害玉米、水稻、高粱等禾...
别名土蚕、地蚕、切根虫、截虫。分布除广东、海南、广西未见报道外,其他省区均有分布。 寄主农作物、果树苗木、蔬菜。近来为害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为害特点幼虫多从地面上咬断幼苗,主茎硬化可爬到上部为害生长点。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4—19mm,翅展32—43mm,灰褐至黄褐色。额部具钝锥形突起,中央有一凹陷。前翅黄褐色...
小地老虎:主要危害作物幼苗,幼虫群集于幼苗心叶或叶背取食,3龄后钻入土壤中危害作物近地面的茎部。 大地老虎:每年发生一代,以幼虫状态越冬,翌年3月份出土危害,5月份为危害高峰期,9月份化蛹,10月份羽化为成虫。 黄地老虎:东北、内蒙古地区每年发生2代,西北地区每年发生2-3代,华北地区每年发生3-4代。 一、常见...
是的,黄地老虎是一种地下害虫控制生物。 一、黄地老虎的特征和生态环境 黄地老虎,学名为蚜茧蜂,属于蜂科。它们体长1-2mm,头大,眼睛突出,触角较长,胸部大,腹部细长。黄地老虎是一种寄生性的天敌昆虫,它的幼虫会利用其他的昆虫作...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萧玉涛团队在《BMC生物学杂志(BMC Biology)》上发表题为“Population genomics ofAgrotis segetum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local adaptive evolution of...
特别是针对白蚁、蚜虫、螟虫等地下害虫,黄地老虎的控制效果尤为显著。 鉴于黄地老虎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这一有益生物。首先,应减少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以维护土壤生态平衡,保障黄地老虎的生存环境。其次,保持土壤湿润,为其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此外,推广有机农业种植方式,降低化学农药的依赖...
那么大地老虎、小地老虎、黄地老虎的区别是什么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1、一般大地老虎,成虫体长20~23毫米,翅展52~62毫米,黑褐色。触角雌虫丝状,雄虫羽毛状。幼虫,老熟幼虫体长40~60毫米,体暗褐色,二亚背线问暗灰黄色。表皮多皱纹,颗粒不明显。蛹,长23~29毫米,背侧两面刻点大小相仿。卵,半球...
黄地老虎的幼虫与小地老虎非常相似,其主要区别就是老熟幼虫体长33-43毫米,体黄褐色,体表颗粒不明显,有光泽,多皱纹。腹部背面各节有4个毛片,前方2个与后方2个大小相似。下面具体了解一下黄地老虎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19mm,翅展32—43mm,灰褐至黄褐色。额部具钝锥形突起,中央有一凹陷。前翅黄褐色,全面...
黄地老虎,产卵前期为3~6天。产卵期5~11天。甘肃(河西地区)4月上、中旬化蛹,4月下旬羽化。第一代幼虫期54~63天,第二代幼虫期51~53天,第二代后期和第三代前期幼虫8月末发育成熟,9月下旬起进入休眠。新疆(莎车地区)4月下旬发娥,第一代幼虫于5月上旬孵化,6月上旬化蛹。每年有3次发...
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又称黄夜蛾、切根虫等,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其形态特征明显,有助于进行准确的识别与防治。以下是黄地老虎的详细形态特征描述: 一、成虫形态 体型与颜色: 成虫体长约为16-23毫米,翅展约为39-46毫米。 体色多为黄褐色至暗褐色,前翅具有复杂的斑纹和条纹。 头部: 头部较小,复眼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