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勃龙 副教授 收藏 完善纠错 英文 香港理工大学 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 登录后才能查看导师的联系方式,马上登录... 个人简介 Awards 2021/05 Honorable Speaker for the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Lecture Series Awarded by Prof. Wang Erkang, CAS Fellow/Academicia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
2025年3月20日,Adv. Mater.在线发表题为“Binary Electrolyte Additive-Reinforced Interfacial Molecule Adsorption Layer for Ultra-Stable Zinc Metal Anodes”的研究成果,论文通讯作者是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张文军教授、洪果教授、黄勃龙教授...
为提高红磷负载单原子的筛选效率,香港理工大学黄勃龙教授课题组对29种在红磷 (001) 表面锚定的过渡金属单原子进行了全面的 DFT 计算,通过详细的电子结构分析、吸附性质、热力学反应倾向、以及反应能垒的比较来预测它们的催化活性,相应的...
黄勃龙教授课题组通过积累的大量理论模型,建立起了原子催化剂初步的数据库,汇总了超过15000组的理论数据,提出了第一性原理机器学习的方法,引入多样化材料的物化性质与结构参数等特征作为变量加入到机器学习中,并通过零点校正的策略实现了对原子催化剂在不同pH环境下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趋势的预测(如图6),针对所有C1、C2产物...
黄勃龙2007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同年前往剑桥大学从事材料理论研究,并于 2012 年获得博士学位。2012-2015 年,黄勃龙教授于北京大学跟随严纯华院士并在其指导下开展博士后研究, 后赴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继续博士后的相关研究,并于 2015 年入职香港理工大学担任助理教授至今。黄勃龙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为纳米...
黄勃龙 中国 北京市 中国科学院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研究员 学者ID:GAID10323811 同名学者 论文总数349+ 国际论文数347+ 知名学者引用 TOP引用学者 临床指南引用 订阅此学者 注册后可以免费订阅1位学者,订阅后可以查看全部论文及更多信息 学术论文 代表作 合作学者 学科 期刊 顶级期刊 Email 发文曾用名 ...
黄勃龙团队和杜亚平团队在“稀土高熵氧化物”这新颖高熵材料合成策略以及作为负载材料在高效析氢上的应用,提出了利用稀土高熵氧化物负载铂纳米颗粒,实现了析氢催化性能的显著提高,并在酸性、碱性以及中性溶液环境中均实现了优异的催化活性与稳定性。 背景介绍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杨世和教授及香港理工大学黄勃龙副教授(通讯作者)等人以Cu(OH)F 为前驱体通过一步脉冲电位转换法构建了由 F 稳定的 Cu(I) 外壳和 Cu(0) 内核组成的盘状 Cu(I)/Cu(0) 界面模型(P-Cux/Cu2OF)。研究表明界面区域有利于乙醇的形成,保证了高达 80.2% 的高 FE(C2+)。
第一作者:Yunhao Wang 通讯作者:黄勃龙,谷林, 范战西 通讯单位: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论文速览 具有非常规相的金属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对于开发各种应用的高性能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调节金属纳米材料的原子排列仍然具有挑战性,特别是涉及具有不同氧化还原电位的不同金属的合金纳米结构。本研究...
黄小青/黄勃龙/卜令正/徐勇,最新Nature子刊!成果简介 双金属铂钌(PtRu)是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EMFCs)中很有前途的氢氧化反应(HOR)电催化剂,但其活性和稳定性还不理想。基于此,厦门大学黄小青教授和卜令正副教授、香港理工大学黄勃龙教授、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徐勇教授等人报道了一种将亲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