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绘制于元顺帝至正七年(1347年),完成于至正十年(1350年),时值黄公望79岁高龄,是他特意为好友无用师和尚所绘,也说明黄公望晚年隐于“富春山居”。黄公望为倪瓒所作《江山胜览图》自称“余生平嗜懒成痴,寄心于山水”,以逃乱世与避纷扰。这幅作品汇聚了成熟概括的艺术手法,饱含着“天真自然...
《富春山居图》既真切地表现出富春江一带秋初的自然风貌,又反映出富春江宁静平和的本质特征。 黄公望 剡溪访戴图云南省博物馆藏 羽化仙去 名传后人 至正十四年(1354年),黄公望逝于富春江边上的小洞天,享年86岁。2011年,富阳黄公望研究会会员在筲箕泉后的灯台瀛发现了一处古代墓葬,当地人说这就是黄公望的墓。经...
在黄公望老年的时候,他也就画出了他的成名之作,也是一画震千年,一画传千年——《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中,除了黑白两个色,没有其他的颜色,全部都是黄公望用水墨笔一笔一笔所画成的,这一幅画可以说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相齐名,将画中的山水画的巧夺天工。同时,他也将感情融入画中的这一份艺术...
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印象中清明上河图已经够长了(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但宽33厘米富春山居图比它还要长一米多,是元代画家黄公望所创作的纸本水墨画,该画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河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整幅画简洁明快虚实相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
文博时空 作者 苏皖皖2023 年 8 月 28 日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对外开放,为“镇馆之宝”《富春山居图》独辟了“山水之间——《富春山居图》人文数字陈列”展厅。元代画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享誉天下,与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并称“书画双绝”。明代画家邹之麟看到长卷后曾感慨:“子久(黄公望)画,书中之右军(王...
黄公望擅画山水,曾得赵孟頫指授,宗法董源、巨然等山水画大师。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大岭图》等。 《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是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和尚)所绘,于至正十年(1350)完成。黄公望呕心沥血,历时数载,终于在年近八旬时,完成了这...
黄公望(1269年-1354年?) 水墨、浅绛俱作,以草籀奇字法入画,气势雄秀,笔简而神完,自成一家,得"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名列"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之首。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大岭图》等。著有画论《写山水诀》。 藏研网分享一则黄...
黄公望坐在富春江边的礁石上, 拿出纸笔, 正对着江岸作画。 突然背后有人一把将他推入江中, 推他的人是以前他的上司张闾的外甥汪其达。 因为当年黄公望在监狱里供出了张闾的罪行, 汪其达怀恨在心, 这恨一装心里便是30年。 查到黄公望的行踪后, 他就偷偷下了毒手, 要致黄公望于死地。 幸运的是, 一个过路...
2011年,这两幅画合璧展出,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赏。甚至有专家估计这幅画的价值超过200亿。这足以说明《富春山居图》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经过多方努力,我们对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进行了超高清复刻,采用了博物馆级别的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进行了1:1的完美还原。这幅图是...
《剩山图卷》深度解读 在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被分为两段后,前段《剩山图》独立成卷,展现了一种别样的韵味。它以精湛的笔触,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边的初秋景色,山峰与江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亭舍点缀其间,疏密得当,为画面增添了自然生动的气息。黄公望以80岁的高龄,用沉稳而热情的笔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