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佐临 [ huáng zuǒ lí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huáng zuǒ lín ] (1906-1994)导演。广东番禺人。早年赴英国学习戏剧。回国后曾在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后至上海,参加上海剧艺社,组织苦干剧团。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所作论文《漫谈戏剧观》在中国戏剧界有深远...
黄佐临(1906年10月24日-1994年6月1日),原名黄作霖,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作家,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1947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假凤虚凰》。1949年,自编自导儿童电影《表》。1954年,担任剧情电影《双推磨》的导演。1958年,执导剧情电影《三毛学生意》。1962年,提出“写意戏剧观”的理念。1980年,...
黄佐临不仅在艺术上卓有成绩,理论上他也很有研究。他在1962年发表的《漫谈〈戏剧观〉》一文,对中国戏剧的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倡导的“写意戏剧观”,汲取了以“梅、史、布”三位大师代表的戏剧精髓,力求创造能具有中国气派、民族风格的戏剧样式。 黄佐临在近六十...
为了缅怀与纪念黄佐临先生,11月16日,由上海戏剧学院中国话剧研究中心、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黄佐临与中国现代戏剧”纪念研讨会在上海戏剧学院召开,本次会议得到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中国话剧协会、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分会的指导与支持。在纪念研讨会上,来自北...
黄佐临先生早年留学英国,曾跟随爱尔兰戏剧大师萧伯纳、法国著名戏剧家安东尼·圣丹尼(Antoine Saint-Denis)学习西方戏剧,拥有开阔的戏剧视野和丰厚的学养,这为他后来提出、践行东西方戏剧“三结合”的戏剧理想打下了坚实基础。 …… 黄佐临(1906年10月24日—1994年6月1日),原名黄作霖,出生于天津市,著名导演、编剧、...
今年是著名导演黄佐临逝世30周年,“润物细无声——文明互鉴主题手稿文献展”正在上图东馆举办,由黄佐临女儿黄海芹捐赠的黄佐临先生胸像在展厅中心陈列。今年5月,黄海芹将陪伴家人多年的这尊胸像和父亲生前用过的打字机,捐赠给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并希望将雕像安置在上图东馆手稿主题馆。她说,父亲...
黄佐临先生心中是有一个原汁原味的莎剧存在的,那是他心中的一团火,一种爱。早年和晚年他都执导过莎剧,莎剧是佐临先生的人生至爱和戏剧底色,但他一生中自己最看重的莎剧创排,可能就是早年的《乱世英雄》和晚年的《血手记》。因为在莎士比亚戏剧演剧史上,这两个版本是举世无双、最具创意的。早年得益于李健吾...
提及黄佐临先生,为什么会想到哑剧,还是源自他提出的一个问题:“要是没有斯氏体系,怎么进行学、教、用?”1935年至1936年,黄佐临在英国师从导演圣丹尼,就是要学习创出一个有生命力的、有创造性的方法来训练演员和导演,而这其中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即哑剧、即兴表演和...
专家学者围绕佐临先生倡导的写意戏剧观及其实践,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所论种种,于今读来依然让我怦然心动:作为一个曾经的黄佐临戏剧艺术观的表演实践者,我在30多年前演出《中国梦》的情景,从记忆深处重新浮现出来。《中国梦》是佐临先生的“封箱戏”,也是他晚年公开标出“写意戏剧”旗帜的一个样板,他...
介绍: 黄佐临,中国话剧、电影导演。原名黄作霖,原籍广州番禺人。1906年10月24日生于天津一个洋行职员家庭。1917年进天津新学书院,192... CCTV6官网视频平台 打开App 作品6 有片源 为了和平 1956|导演 有片源 双推磨 1954|导演 有片源 表 1949|编剧 陈毅市长 1981|导演 布谷鸟又叫了 1958|导演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