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一书,是黄仁宇自1987年至1989年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所发表33篇文章的汇总与结集,该书既不注重取精用弘的梳理采撷,也不讲究旁征博引的考辨甄别,而是用深受法国年鉴学派浸润的大历史观,将中国历史从王朝更替交移、朝野聚讼纷争、民族杯葛征战、事件前因后果、人物功过是非中加以钩...
1黄仁宇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一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况且提到这段史实,尚要顾虑到一种历史名词的问题。我们无法忽略在赵宋王朝期间,中国展开了一种“商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的说法。这些名目初由少数日本学者发起,渐有西方及中国历史家效尤。--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主要从以下方面分析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第一,地理条件促使中国走向统一。第二,文化凝聚力为统一锦上添花。第三,均田制推动中国社会演变。第四,君主专制下的官僚政治是主要管理模式。黄仁宇按照他的历史观,按照中国历史发展中“从数字上进行管理”的不同能力,将中国历史划分为六个阶段。分...
黄仁宇及其“大历史观”在解读中国历史时,采取了一种独特而深入的视角,这一视角强调历史的整体性和长期性,试图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因果关系。以下是对黄仁宇及其“大历史观”解读中国历史的具体分析:一、黄仁宇与“大历史观”黄仁宇是20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他提出的“大历史观”在史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这...
作为一个历史学家,黄仁宇也有自己的史观——大历史观(macro-history)。 何为「大历史观」?简单来说就是从整体上长远上全面来看历史事件。主张综合各种因素,采用归纳法研究历史。从技术(似乎是指实际具体问题)角度,而不是从道德角度分析历史。 在1960年代,我就觉得我们应当广泛的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的压缩,先...
黄仁宇(Ray Huang,1918~2000),美籍华人,历史学家、中国明史专家,以“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而闻名中外。其坎坷人生履历大致如是—— 1918年6月25日,出生于湖南长沙福临镇金牛村,父亲黄震白曾加入同盟会任基金成员; 早年在家乡生活,1936年(时年18岁)毕业于长沙市第一中学,入读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1936年~1938年);...
一本《万历十五年》给人们带来了思想史的全新解读模式,而在中国备受瞩目的黄仁宇先生在美国却遭遇了被解雇的命运,这其中缘由外人并不知晓,直至今日,张翰墨老师以个人经历为引,慢慢窥见了其中一些缘由,黄仁宇…
黄仁宇,这位历史学家的笔触,犹如一道穿越时空的光芒,照亮了中国历史的深处。他的两部力作,《中国大历史》与《万历十五年》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华。 《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以他独树一帜的“大历史观”破题,这不仅是一部对中国近代转型的深度剖析,更是一次从宏观视角审视历史的尝试。他的笔触犀...
🌍 黄仁宇,这位美籍华裔历史学家,以其独特的“大历史观”为我们揭示了历史的宏观视角。他的《中国大历史》一书,从商朝甲骨文起始,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跨越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以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黄仁宇强调的“数目字管理”和“货币管制”,揭示了经济政策对一个时代发展的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