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甘草汤的原文如下: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汗也。” 此方剂出自《伤寒论》,其主要组成为麻黄(去节)二两(6g)、甘草(炙)二两(6g)、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3g)。其煎服方法为: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其汗,...
原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汗也。 【诠释】少阴病,得之二三日,无里证是指无厥逆下利之危证,表明里寒不甚,阳虚不重,有酿外汗出之力,故当微发其汗,与甘草麻黄汤加附子温阳散寒,易甘草者,甘以缓...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甘草(炙)二两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集解】柯琴曰:彼太阳病而脉反沉,便用四逆以急救其里,是里寒阴盛也。此少阴脉而表反热,便于表剂中加附子以预固其阳,是表热阳衰也。夫以发...
所属专辑:《医宗金鉴》童声原文朗读(少阴篇) 喜欢下载分享 声音简介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注】此详上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仍脉沉发热不解者,宜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其汗也。盖谓二三日不见吐利里寒之证,知邪已衰,然热仍在外,尚当汗之,但不可过耳,故不...
桂枝附子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祛风温经,助阳化湿之功效。主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歌诀 桂枝附子汤通阳,附子重用是三两;扶阳甘草大枣与生姜,温经散寒除痹良。组成 桂枝(去皮)四两(12g),附子(炮,去皮)三枚(15g),生姜(切)三两...
麻黄附子甘草汤 【原文】 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其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
桂枝芍药知母汤是一种汤药,该方含麻黄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去枣)。主要功能是祛风除湿、通阳散寒、佐以清热。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金匮要略》)。来源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东汉·张仲景 处方 桂枝12克 芍药9克 ...
所属专辑:《伤寒论》原文 音频列表 1 附子汤方 桃花汤方 猪肤汤方 甘草汤方 56 2019-01 2 麻黄附子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黄连阿胶汤 201 2019-01 3 小柴胡汤方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加大黄汤方 71 2019-01 4 麻子仁丸方 栀子檗皮汤方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