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4月中旬在《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学》杂志上发表报告称,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大规模出现了“麦瘟病”病原体——稻瘟病菌源自南美的一种真菌。科学家警告说,这个谱系可能会袭击其他地方,或形成令人担忧的特征,例如杀菌剂抗药性和影响其他重要粮食作物的能力。研究报告的合著者、英国诺威奇塞恩斯伯里实验室的植...
据介绍,科学家们从田间分离出麦瘟菌,并对其中两个菌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通过与已公布的大量稻瘟基因组,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并找出了麦瘟菌特异的DNA序列。随后开发出了田间快速检测方法,并在孟加拉国进行测试。康厚祥介绍,对麦瘟病的病原检测,传统方法在麦瘟菌侵染后第4天才能被检测到,而...
高度警惕麦瘟病全球扩散 麦瘟病是由子囊菌Magnaporthe oryzae的Triticum致病型(MoT)引起的真菌病害,最早发现于巴西(1985年),随后在玻利维亚(1996年)、巴拉圭(2002年)及阿根廷东北部(2007年)被报道,现流行于南美,可造成10%~100%的产量损失。病原菌侵染穗轴,造成维管组织坏死,使...
麦瘟病是由稻瘟菌变异后侵染小麦形成的新的小麦病害, 1985年首次在巴西出现,之后逐渐传播到了南美、孟加拉和
小麦瘟枯病的症状较为明显,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叶尖枯黄 小麦瘟枯病初期,植株叶尖开始逐渐枯黄,向下逐渐蔓延,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2.叶片萎蔫 随着病害的加重,叶片开始出现萎蔫的情况,叶片质地变软,容易折断,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3.鞘片变黑 小麦瘟枯病的病害主要集中在叶鞘上,叶鞘先是发白,后变为...
由子囊菌Magnaportheoryzae引起的麦瘟病是一种毁灭性小麦真菌病害,过去仅在南美地区流行,可造成10%-100%减产。2016年该病害首次在亚洲孟加拉国出现,给世界小麦生产带来重大潜在威胁。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植保所等单位研究人员近期联合对麦瘟病病原生物学与病害流行学、小麦抗性材料筛选、麦瘟病的抗病性机制和综合治理...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做麦瘟病遗传定位的实在太少了。实际上,就我所知,这是第二篇麦瘟病QTL定位的文章,第一篇是去年CIMMYT在Nature Genetics上发的那篇多群体、多性状GWAS的文章,有一部分提到了麦瘟病抗性主要是由2NS/2AS易位介导的。 稍了解一点麦瘟病的同事都知道这个病害已经有35年的历史,那为何在QTL定位...
在这里,我们将小麦作物模拟模型与新开发的小麦瘟病模型相结合,以提供当前和未来气候下小麦瘟病脆弱性的全球定量估计。在目前的气候条件下,640万公顷的耕地可能容易受到小麦瘟病的影响。未来更潮湿、更温暖的气候(代表性浓度路径8.5)可能会增加适合小麦瘟病感染的面积,特别是在南半球,并在本世纪中叶使全球小麦产量...
该研究发现两个小麦抗性基因Rwt3(编码一个核苷酸结合的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免疫受体)和Rwt4 (编码一个串联激酶),这两个基因可形成针对小麦瘟病表型的宿主特异性屏障。这些基因的分子分离将有助于研究病原体效应基因和宿主抗性基因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 [2]。 研究思路:该团队搜集了一个小麦科诱饵库(包含320个不同地区...
小麦瘟病——一种潜在的威胁全球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