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苑博物馆是刘家琨的代表作,这个作品与石刻主题相契合,把佛教精神和地方精神相融合,运用“国际语言”清水混凝土为材料并加以卵石·青石就地取材,采用了“框架结构、清水混凝土与页岩砖组合墙”的混成工艺。此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浑然天成。 设计草图
🌟 刘家琨老师在其讲座中精彩介绍了六个自己的作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小破站观看。本篇先带大家了解刘家琨的第一个作品——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关于设计策略:与自然共生——将竹林、空地、建筑视为平等共存的状态;林间空地如同明亮的大厅,竹林则像绿色的大厅。🌳 关于路径设计:从明亮的大厅(空地)穿过,进...
鹿野苑位于印度北方邦瓦拉纳西以北约10公里处,原本是佛祖的前世迦叶佛(辟支佛)的居住地,因为野鹿经常出没而得名。这个地方的佛教文化底蕴深厚,让人肃然起敬。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由刘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设计,于2000年建成,至今已有22年的历史。这个项目的清水混凝土施工建造方式非常有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了解...
无障碍 关怀版 登录 加载中... 00:00/00:00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快来抢首评 发布 刘家琨解读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建筑名苑 发布于:北京市 2023.11.06 09:56 +1 首赞 收藏 刘家琨解读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推荐视频 已经到底了 热门视频 已经到底了 ...
刘家琨 1956年生于成都。1982年毕业于重庆工程学院(现与重庆大学合并),后分配至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1984到1985年在西藏工作。1987年到1989年,被借调至四川省文学院从事文学创作。1990到1992年在新疆工作。1999年成立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要作品包括艺术家工作室系列、四川美院雕塑系、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等。
探访刘家琨的鹿野苑:一次心灵的旅行 过去,我们常常仰望那些外国建筑师的作品,觉得他们的设计总是那么高大上,遥不可及。直到后来,我们开始了解国内的建筑师,比如王澍、张永和、刘家琨,他们三位都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设计师。刘家琨是成都人,今年67岁,虽然他一生做的项目不多,但每一件都堪称经典。所以,每次有机会...
刘家琨作品: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博物馆用地是河滩与竹林相间的平地。主体位于其中最大的一块林间空地上。其余三块空地分别为前区停车场,露天展区,后勤附属用房。竹林成为其间的自然分隔。路径串连起各区域,沿途逐渐架起,临空穿越慈竹林并引向莲池上的入口。博物馆采用展厅环绕中庭的布局,利用建筑体块之间的间隙组织光线...
🧱 鹿野苑博物馆第二期的砖墙是外露的,这是否回应了朱涛关于“建构”的批评呢?答案是肯定的。第一期的墙面抹得很平整,光线照射下来时,有一种纯净感。而砖墙外露后,本身有一种肌理感,即使摆放一些杂物也不会显得乱。第一期时,大家兴致勃勃,甲方也有很大的兴趣。第二期则是为了给大型展品扩建,甲方不想多投钱...
不知刘家琨在接受这个项目时是否意识到这个博物馆将会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设计背景及构思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是刘家琨的一件很特殊的作品,不同于以往项目背后复杂的现实环境,鹿野苑石刻博物馆面对的现实是在是非常的轻松,地处城市边缘,宽松的用地,造价的限制不大,也没有品位低下的甲方无端的干涉,唯一的...
关于刘家琨设计的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的十件事: ■ 最初由学者向以鲜与诗人钟鸣发起项目,为湘财工会一位湖南商人的石刻收藏品做展馆。后来全部易主,业主亦移居加拿大。 ■ 整个博物馆为砖石结构,外墙由混凝土覆盖。刘家琨把注意力放在建筑表面,以及光线在空间中营造出的精神氛围。 ■ 展品都有博物馆正式编号。但一些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