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锦上有隶书汉字“王侯”“宜”“羊王”等字样,并织有龙、虎、玄武、对鸟、麒麟、朱雀6种鸟兽的纹样,故得名“王侯”文鸟兽纹锦。“王侯”文鸟兽纹锦的鸟兽纹样复原图图片来源:网络考古人员经多方考证,认为这件出土于西藏的织锦应该是在...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在西藏阿里象泉河上游地区联合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了距今1800多年的“王侯文鸟兽纹锦”,这是西藏考古工作中发现的最早丝绸实物。 从2012年至2014年,考古专家在西藏阿里象泉河上游噶尔县故如甲木墓地陆续发现了黄金面具和大量铜器、陶器等珍贵文物。木棺...
秦汉时期的鸟兽纹锦,突破了西周以来装饰图案的单调,以生动的祥禽瑞兽为特征,风格粗犷、生动、简练。纹样常配以云雷纹、卷草、忍冬纹等,取材于当时人们普遍喜爱的云彩鸟兽,并常伴有各种吉祥铭文,如“大宜子孙”“万年益寿”“长乐明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等。🌈鸟兽纹锦的纹样设计和织造技艺,经历了由经锦向纬...
在新疆的文物宝藏中,有一件独特的鸟兽纹鸡鸣锦枕,它出土于和田地区洛浦县的山普拉墓地。这件锦枕呈现出长椭圆形的形状,整体通长67厘米,枕部织锦长25厘米,宽25厘米,翼宽8.2厘米。虽然鸡头装饰已经缺失,但枕的两翼由白、绿绢缝制,枕体则是蓝地鸟兽纹锦,显露出橘黄色的花纹。 🌈 图案丰富,栩栩如生 枕体上的...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在西藏阿里象泉河上游地区联合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了距今1800多年的“王侯文鸟兽纹锦”,这是西藏考古工作中发现的最早丝绸实物。 从2012年至2014年,考古专家在西藏阿里象泉河上游噶尔县故如甲木墓地陆续发现了黄金面具和大量铜器、陶器等珍贵文物。木棺...
东汉“宜侯王”文鸟兽纹锦—“宜侯王”文鸟兽纹锦长44厘米,宽25厘米,现收藏于西藏阿里地区古如江寺。 “宜侯王”文鸟兽纹锦用以包裹墓主人头骨。其组织为经典的1:2的平纹经重组织,藏青作地,上织浅褐色纹样。残存纹样的最下部分是用涡云构成的波形龙身,每个波曲内有一组对鸟,足踏祥云。波峰外伸出龙首和龙爪...
材料一马山楚墓出土的双人对舞鸟兽纹通幅大花纹织锦(说明: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发现一批古丝绸织物。 品种极其丰富,包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锦、绣、编组、针织各个主要门类,而且在工艺技术和装饰艺术方面都具有相当充分的代表性。 )材料二 通幅大花纹织锦,过去在东汉织物中曾有发现,而西汉马王堆墓葬中却未见出土,...
鸟兽纹锦的流行时间跨度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其设计灵感与图腾崇拜、道教以及唐代以后的佛教有关。秦汉时期的鸟兽纹锦打破了西周以来装饰图案的单一模式,采用了生动的祥禽瑞兽图案,风格粗犷、生动、简练。纹样常配以云雷纹、卷草、忍冬纹等,取材于当时人们普遍喜爱的云彩鸟兽,并常配以各种吉祥铭文,如“大宜子孙”、...
1西汉悬泉简牍、东汉《燕然山铭》摩崖拓片、西藏阿里出土的汉代“宜侯王”文鸟兽纹锦……从6月19日起,来自全国多家文博机构的精品文物在“2020丝绸之路周”的主场活动地中国丝绸博物馆对外展出,向观众讲述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互学互鉴。对外展出精品文物,这是因为( )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②精品文物是人类...
西汉悬泉简牍、东汉《燕然山铭》摩崖拓片、阿里出土的汉代“宜侯王”文鸟兽纹锦……从6月19日起,来自全国多家文博机构的精品文物在“2020丝绸之路周”的主场活动地中国丝绸博物馆对外展出,向观众讲述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互学互鉴。对外展出精品文物,这是因为( )①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精品文物是人类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