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贤伦书法楹联品鉴 鲍贤伦,浙江鄞县人,1955年1月生于上海。1974年师从徐伯清为入室弟子,1978年就学于贵州大学,得姜澄清先生指导,涉猎书史、书论,1980年又得陈恒安指教,于汉碑、魏碑、汉简临学尤勤。历任绍兴师专中文系副主任、主任,绍兴市书协主席、文联副主席,绍兴市文化局党委书...
在鲍贤伦那里,汉碑与摩崖的恢弘阳刚,将秦汉简牍在篆隶过渡时期的更多的可能性激活,内生出一种充满生命力和想象力的书法气质。这种气势是新鲜的,是活泼的,是跳动的,是情绪饱满的,是感人的。白谦慎先生曾这样评价鲍贤伦书法:“既有恢弘的气象,又不时透露出生动活泼的意趣;既高古,又富有现代气息。”此类作品以《归去...
退休了,就享受吧■鲍贤伦我60岁按时退休,所谓释肩而去全无恋栈之意。这以后的日子风轻云淡,过得自如而舒适。我当时就把人生阶段作了明确定位:三十年成长,三十年奉献,三十年享受。余生的基调就是享受了。本是“余事”的书法创作名正言顺地成了“正事”。退休前夕曾在中国美术馆办过“我襟怀古”个展,退休...
鲍贤伦,籍贯浙江鄞县,1955年出生于上海。1982年春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曾长期在浙江教育、文化、文物部门工作。1974年起先后师从徐伯清、姜澄清、陈恒安诸先生系统研习传统书法和书史书论。1981年获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2014年在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中,获年度艺术家·书法类大奖。被誉为当今...
原浙江书协主席鲍贤伦发了一个朋友圈,说在公园偶遇一位地书者并与之交流,大家看到他们的交谈内容之后纷纷表示感同身受,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深思... 这段对话如下: “ 昨日上午在上海襄阳公园见一地书者,五、六十岁模样,一手持帖,一手执毛笔(非泡沫水笔),蹲身作书,运笔、结字中规且熟练。
鲍贤伦先生在隶书创作中追本溯源,深造高古,在表现隶书书体个性的同时又表达自己的书法个性。书写性是书法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特征,他的书法在恢复隶书书写性过程中找回了它的原生状态,探得了隶书的古艳之美。鲍贤伦先生铁壶作品《东坡定风波》: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
鲍贤伦先生的书法争议,实际上反映了书法创新的两难处境。书法虽然不同于绘画,但共同点是艺术评价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我们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评判所有的作品,也不能因为不理解就随意否定。也许,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加包容和多元的艺术评价体系。既要尊重传统,又要鼓励创新。既要保持书法的本质,又要允许不同风格...
浙江省书协主席鲍贤伦的个人展览“大块文章——鲍贤伦书法展”在中华艺术宫举行。展览上那整面墙、5米高20米宽的隶书巨作固然抢眼,但一些放在角落的写在陶罐上的那些字,无疑是很惊艳的。这些陶罐古朴干净,再配上鲍贤伦那古拙的隶书,两者相得益彰,仿佛把人带到了汉代的民间作坊。书法写得漂亮是一种美,写得...
12月17日下午,“南山万叠”鲍贤伦、郑奇平书法展在衢州美术馆开展。浙江省书协名誉主席、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鲍贤伦是当代书法大家,书艺精湛、学养丰厚,其作品浑厚灵动。衢州市文联原主席、浙江省书法研究会副主席郑奇平的作品笔墨清新、富有个性。此次联袂展融人文意趣与书法精神为一体,为衢州市民带来了一场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