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鲍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原文】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注释】1.泻水:倾放水,比喻光阴迅速流逝。2.置:放置。3.东西南北流:比喻人生的各奔东西,难以相聚。4.命:命运,指人生的遭遇。
鲍照《拟行路难》原文翻译赏析当时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而鲍照出身寒微他虽然渴望能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但是却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和世俗偏见的阻碍于是常借助于诗歌创作来抒发其心中建功立业的愿望倾吐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表达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流露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和抗争 鲍照《拟行路难》原文翻译赏析 ...
南朝宋著名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诗共有十八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十四首(以下简称《拟行路难》).此诗写一个出征在外的老兵,反映其遭遇,抒发其情感,从而揭露战乱给平民百姓造成的沉重灾难。 开头两句,直言老兵"少壮从军",直至"白首"仍流离在外,不得回家.此处,"白首"与"少壮"想对照;"不得还"与"从军去"...
南北朝鲍照《拟行路难》翻译及赏析 原文: 拟行路难 南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翻译: 就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人生也是有宿命的,怎么能在行走,坐着而...
拟行路难原文及翻译赏析 拟行路难注释 【东西南北】1.四方。泛指到处,处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寧处。”唐韩愈《感春》诗之一:“东西南北皆欲往,千江隔兮万山阻。”亦作“东西南朔”。郭孝成《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二节:“自武汉举义以来,不旬月间,天下响应,东西南朔,联翩建义,禹域版图...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赏析: 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诗歌起笔陡然,入手便...
《拟行路难》是鲍照根据乐府古题创作的。诗共十八首(或作十九首),并不是同一个时期的作品。主要内容是表达对封建门阀统治的愤慨不平,和离别相思、宦途失意的感情。这里所选的是第一首。 这首诗主要是感叹时光易逝,年华易老,想要排除一切忧愁,及时行乐,思想比较消极。诗人通过赠送可以解忧的美酒、雕琴来劝人解忧...
《拟行路难十八首》是南朝宋诗人鲍照创作的一组乐府诗,有五言、七言及杂言各体,主要是抒写人生感慨及表达寒门士人的仕途坎坷,也有描写游子和思妇之作。这十八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悲哀,对人世不平、人生多艰的愤慨,而且在这些表面看来似乎消极悲观的...
一说“断绝”指歌断绝,“声为君断绝”之意(鲍照《发后渚》);一说“断绝”指断绝愁思,“裁悲且减思”之意(鲍照《拟行路难》第一首)。细味全诗,我觉得后者更为贴切,意境更为完整。《行路难》本是民间歌谣,主旨乃是“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晋书》记载,袁仙松曾作《行路难》,“因酣醉纵歌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