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皮揎草”是鲁迅在1934年12月并于病愈之后,写在《病中杂谈》一文中的感叹,因为生病,他想起了古人吐血只肯吐半口的“雅事”,联想到医疗、解刨,再加上《蜀碧》,这才想起了明朝的这一酷刑。在封建统治的时代,“人体解剖”在医学方面马马虎虎,可是在折磨人上面却精细严密,这实在是一件让人感到讽刺的事...
一,是对于世事要“浮光掠影”,随时忘却,不甚了然,仿佛有些关心,却又并不恳切;二,是对于现实要“蔽聪塞明”,麻木冷静,不受感触,先由努力,后成自然。第一种的名称不大好听,第二种却也是却病延年的要诀,连古之儒者也并不讳言的。这都是大道。还有一种轻捷的小道,是:彼此说谎,自欺欺人。 有些事情,换一句话说...
鲁迅:病后杂谈之余——关于“舒愤懑” 一 我常说明朝永乐皇帝的凶残,远在张献忠之上,是受了宋端仪的《立斋闲录》的影响的。那时我还是满洲治下的一个拖着辫子的十四五岁的少年,但已经看过记载张献忠怎样屠杀蜀人的《蜀碧》,痛恨着这“流贼”的凶残。后来又偶然在破书堆里发见了一本不全的《立斋闲录》,还是...
病后杂谈之余——关于“舒愤懑” 鲁迅 四 然而辫子还有一场小风波,那就是张勋的“复辟”,一不小心,辫子是又可以种起来的,我曾见他的辫子兵在北京城外布防,对于没辫子的人们真是气焰万丈。幸而不几天就失败了,使我们至今还可以剪短,分开,披落,烫卷…… ...
【析】 1934年12月11日,鲁迅作《病后杂谈》一文。经国民党检查官删削后在1935年2月出版的《文学》月刊第四卷第二号刊出。此后仅隔6天,鲁迅又作《病后杂谈之余》,发表于1935年3月 《文学》月刊第四卷第三号。迫于国民党检查官的压力,发表时,题目被改,副题被删,文字亦多有删改。关于这两篇文章的遭遇,鲁迅...
那就是鲁迅曾以清代统治者“删改了许多古人的著作的句子,禁了许多明清人的书”的行径来直接类比国民党当局的书报检查机关滥删滥砍之恶迹,认为他们是接受了古人的“流毒”。果不其然,《病后杂谈》到发表出来时,这篇6000字的作品竟被删去了大半,只剩下开首的1000余字。可见事实也为鲁迅的论断提供了明证:国民党...
鲁迅:《病后杂谈》 一 生一点病,的确也是一种福气。不过这里有两个必要条件:一要病是小病,并非什么霍乱吐泻,黑死病,或脑膜炎之类;二要至少手头有一点现款,不至于躺一天,就饿一天。 这二者缺一,便是俗人,不足与言生病之雅趣的。 我曾经爱管闲事,知道过许多人,这些人物,都怀着一个大愿。大愿,原是每个人...
“剥皮揎草”是鲁迅在1934年12月并于病愈之后,写在《病中杂谈》一文中的感叹,因为生病,他想起了古人吐血只肯吐半口的“雅事”,联想到医疗、解刨,再加上《蜀碧》,这才想起了明朝的这一酷刑。 在封建统治的时代,“人体解剖”在医学方面马马虎虎,可是在折磨人上面却精细严密,这实在是一件让人感到讽刺的事情,这...
鲁迅先生评价大明一朝“以剥皮始以剥皮终,可谓始终不变”,因为他在病中翻到朋友赠送的《蜀碧》时,看到张献忠“剥皮”描述引发的联想。 他还感叹在绍兴的戏文里和乡下人的口中,仍然可以听到“剥皮揎草”这种残忍到令人发指的刑罚,由此可见明朝的“皇泽之长”,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一星期前,我在《病后杂谈》里说到铁氏二女的诗。据杭世骏说,钱谦益编的《列朝诗集》里是有的,但我没有这书,所以只引了《订讹类编》完事。今天《四部丛刊续编》的明遗民彭孙贻《茗斋集》出版了,后附《明诗钞》,却有铁氏长女诗在里面。现在就照抄在这里,并将范昌期原作,与所谓铁女诗不同之处,用括弧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