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艺术选择加上艺术家的艺术表述能力,鲁迅的《狂人日记》一方面极为真实地描述了“迫害狂”的征状言行,但另一方面又极为巧妙地昭示小说并不是要表现“迫害狂”的征状,而是要表述狂人所承载的合乎狂人身份其实是作者自己的东西。也即鲁迅之所以选择狂人是因为狂人有显著的“多疑”特征,它暗合着鲁迅“多疑”意识的内...
后来因为心思不同,有的不吃人了,一味要好,便变了人,变了真的人。有的却还吃——同虫子一样,有的变了鱼鸟猴子,一直变到人。有的不要好,至今还是虫子,这吃人的人比不吃人的人,何等惭愧,怕比虫子的惭愧猴子,还差得很远很远。”这是鲁迅关于《狂人日记》创作构思的一个极好的说明。
我们更不要忘记,《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在那个时代,是没有人用白话文来写作的,都是用文言文写作、用文言文阅读,那时的人看这篇文章,都是带着好奇的新奇的眼光来“观摩”狂人的,狂人所代表的的觉醒者在那个时代是格格不入的,是受尽曲解的,他们是被认作“发了病”“发了疯”的。鲁迅用独特的二元对...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鲁迅《狂人日记》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作品主旨《狂人日记》整篇作…… 查看全文 关于鲁迅《狂人日记》的赏析 初中|素材|2950字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
这是《狂人日记》的最后一句话: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 救救孩子!” 上面一句疑问颇有些明知故问的味道,展现出希望的极其渺茫;最后一句“救救孩子”四个字可谓是震耳欲聋。鲁迅先生,在吃人的社会中最后挂念的、担心的是那些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吃人或是还没吃人的孩子——这个社会的孩子还可以通过鲁迅等...
当我们阅读完鲁迅的这篇小说《狂人日记》的时候,你就会对反讽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除了在语义上知道作者运用了反讽的手法,还能在其整体的文本结构上,看到作者的独出心裁,用一种反讽的结构来组织这篇小说,给了我们一种新颖、陌生化的艺术体验,同时也带来了无限的沉思。
《狂人日记》是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文学界对其的解读更是数不胜数,而我在此也将发表一些对此小说的看法。 《狂人日记》中鲁迅运用了日记和精神病人内心的独白方式把他所想表达的内容发挥的淋漓尽致。它主要描写一个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把他生活的感受和心理幻觉...
鲁迅的《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4月,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文集。这是一篇意识流类型的寓言式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的名篇。 故事的主角就是“狂人”,是一个身患“迫害狂”精神疾病的人,通过对“狂人”心理活动的描写揭示出了专制社会“吃人”的本质。 鲁迅为什么...
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的《新青年》,后收入《呐喊》文集。这是一篇意识流类型的寓言式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的名篇。鲁迅的这篇小说吹响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号角,它代表的是民众的意识觉醒以及对专制社会中各种不合理制度、束缚和压抑人性的腐朽文化的反击。 故事的主角就是“狂人”,是一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