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鲁迅于1921年1月创作的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新青年》第9卷第1号,后收录于小说集《呐喊》中。这部作品以鲁迅1919年12月从北京回乡搬家的现实经历为素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还乡故事,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和农民的生活状态。 一、主要内容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
《故乡》简介: 作品通过知识分子“我”回故乡的见闻,描写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和人们精神面貌的可悲变化,揭示出造成这种变化的深刻的社会根源。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五个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写“我”回故乡。“我”在故乡所见到的萧条景象以及“我”的悲凉的心情,并且交待了回故乡的目的。第二部分从第六自然段...
《故乡》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人物形象、结构安排上的鲜明对比。闰土的父亲、闰土、闰土的儿子,三代人的命运轮回,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鲁迅先生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批判,以及对未来新生活的向往。 小说的主旨不在于“我”如何去回忆过去,过去和现在对比,也不在于杨二嫂,也不单单是闰土一个人。
第14课《故乡》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许多本杂文集,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一、《故乡》的主要内容。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5段):描写了作者看到家乡的萧条景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为什么回故乡?第二部分(6~77段):写“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三部分(78~88段):写“我”怀着失望与痛苦的心情...
也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故乡》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中国农民在社会变迁中的挣扎与无奈。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这部作品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是鲁迅先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故乡》,是鲁迅第二篇描写农民的小说,写于1921年1月,作品通过革命知识分子“我”回故乡的见闻,描写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和人们精神面貌的可悲变化,揭示出造成这种变化的深刻的社会根源。作品的情节安排是按照时间线索发展的。先写回故乡所见的景物,再写在故乡所感受的人事变化,最后再写离故乡的主观...
《故乡》是鲁迅的一篇自传体散文,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于自身经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是他独特的“文化揭示”手法的典型之作。“我冒着严寒回到了相隔两千多里二十多年的家乡。因为现在是冬末;快到家乡的时候,天气又阴沉了,冷风吹进船舱,呜咽着。从树冠缝隙望出去,淡黄色的世界里有几个荒废的村庄,远远近近,...
小说中鲁迅主要表现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作品通过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对比,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榨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另一方面,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对“人性”探索的意义。作品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