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晨,第8集团军指挥部鲁登道夫面对参谋们铺开的战场态势图,用红蓝铅笔划出两道死亡弧线:北线:连年坎普夫第一集团军已突破因斯特堡防线,距离柯尼斯堡仅60公里南线:萨姆索诺夫第二集团军前锋抵达奈登堡,其左翼与主力脱节达42公里工兵爆破小组在24小时内炸毁东普鲁士境内12座关键桥梁;在俄军两个集团军结...
鲁登道夫之举动,打破了德国不希望军官参与政治的传统。现在,鲁登道夫行使了最高军事指挥权,有了全面实施总体战思想的时机和条件。他制定了“兴登堡计划”和“辅助勤务法”;加强军事工业委员会的权力,将国内经济纳入战时轨道,极力煽动民族沙文主义情绪,迫使人们取消节假日休息,进行超量的军火生产。毒剂,这种惨无...
德军最高陆军指挥鲁登道夫认为1918年是决定性的一年,应尽最大限度将力量集中在西线,实现一次大规模突破,如果有可能便在之后加以强攻,扩大战役,消耗英法联军,至少在美国参战未扭转局势之前争取到有利的和平。 11月,鲁登道夫在陆军参谋长的会议上决定:德军将在西线发起一个决定性攻势。 经过战术考量,德军决定在圣康...
鲁登道夫简介中提起他的家乡,他的家乡成为影响他一生的因素。鲁登道夫出生于普鲁士的波森,他的父亲是一个没落的普鲁士地主。鲁登道夫受到普鲁士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少年的时候就进入了军事学院。 鲁登道夫在1883年的时候进入第三十九明火枪团,在服役期间,他凭借耿直的个性、出色的才智进入柏林军事学院学习。从柏林军...
全名:埃里希·弗里德利希·威廉·冯·鲁登道夫(Erich Friedrich Wilhelm von Ludendorff) 生卒年:1865年4月9日-1937年12月20日 国籍:德国 最高军衔:步兵上将 主要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主要战役:列日之战(1914);坦能堡战役(1914);第一次马祖里湖之战(1914);罗斯之战(1914);戈尔利采-塔尔诺夫...
鲁登道夫被史学家称为“没有影子的人”,意思是“一个没有灵魂因而深不可测的人”。在相当意义上,希特勒是鲁登道夫精神和政治的双重遗产。鲁登道夫对德国、对希特勒所起的恶劣作用被论及不多。其一,他的首要身份是军人,有很高军事才能,人们通常只注意他与战争相关的活动;其二,关于他的资料不多,进入魏玛时代,希...
鲁登道夫这波攻势的目的是切断英法两军在阿拉斯的连接部分,把阿拉斯给掌控住,接着去攻占法国北部的交通重镇亚眠,把战线分成两半。等完成这些后,再向北进行合围扫荡把英军逼退,然后把兵力集中起来往南打,给法军来个重创。鲁登道夫是一位在特定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他在相关事务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其事迹和...
1914年8月25日下午,第8集团军军部所在地马林堡迎来了两位重要都人物司令官兴登堡与参谋长鲁登道夫。最为德国一战前就很有名气都将领,兴登堡将军本在1911年退役,但是一战的爆发使得这位颇有名声都将军重新得到德军都启用。随着一战的爆发,已经退伍三年都兴登堡重新回到总参谋部要求任命他统率第五军(他过去所属的第三步...
这一理论由德国军事思想家鲁登道夫等人提出,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践。战场的广阔性是总体战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在现代战争中,交战国的全部领土都可能成为战场,战火可能席卷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种战场的广阔性要求国家做好全面的战争准备,以应对可能来自各个方向的威胁。兵员的全民性是另一个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