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兹故居 尤其是1937年底,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机关搬迁至武汉,武汉成为战时事实上的“临时首都”后,中共党员、外国记者、医生和政要等经常在鲁兹故居暂居或会面,通过自己的行动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并在日日夜夜的辛劳中让这里成为抗战时期统战工作的历史见证。 01、周恩来联系鲁兹开...
史沫特莱旧居199年12月16日公布为湖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当时是汉口圣公会鄂湘区主教鲁兹的住宅。所以这座小楼也称为史沫特莱旧居 (鲁兹故居)。鲁兹,1904一1938年间,在汉口任圣公会鄂湘教区主教,是一位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事业的美国人。他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鲁兹的家便成为辛亥革命志...
而主教鲁兹曾将救助下的辛亥革命伤员藏匿于此的故事,更为这座建筑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一楼地板与底部架空层之间的活板门,是探索这座建筑内部结构的有趣发现。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建筑的独特设计,也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无论是建筑的外观还是内部结构,鲁兹故居都是一处值得一游的历史遗迹。...
#历史那些事# 【鲁兹故居:见证抗战时期的统战工作】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32号,有一座西式二层混砖结构的洋楼,即鲁兹故居。这座故居是美国传教士洛根·赫伯特·鲁兹于1913年至1938年在汉口工作和生活的场所。1896年至1938年,鲁兹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他从一开始就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辛亥革命时就庇护了9位革命...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鲁兹故居坐落在武汉市汉口城区的鄱阳街32号院内,这个历史遗迹的具体地址是323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见证了美国主教鲁兹(中国名吴德施)及其家人的生活轨迹,时间跨度从1904年至1938年。鲁兹主教对中国革命抱有深厚的同情和支持。在辛亥革命期间,他的居所成为革命志士和进步人士的庇护...
风云际会的主教楼——鲁兹故居 走进鄱阳街街边的小院,这里曾耸立圣保罗座堂,左侧小道的尽头即吴德施主教故居,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西北向,造型很简单,横平竖直的长方体,大坡状瓦顶,方石墙基,深灰色清水砖外墙,白色的拱券门,造型很优美,方形窗框,宽阔的长廊。楼房总建筑面积为646平方米,居住非常宽敞,除了主教一家...
位于鄱阳街34号的鲁兹故居,是一栋两层小楼,独特的弧状大门赋予它别致的风貌。现今,这座建筑已不再是私人住宅,而是某个单位的办公地点。然而,它的历史背景却充满了故事。1937年底,武汉作为抗日战争的焦点,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的关注和参与,其中包括加拿大著名医生白求恩和印度孟买学院医生柯藜华,他们...
http://t.cn/A6nlWh7j 20次观看 手机看 弹幕 登录后可发布你的评论0/30 发送 稍后观看 正序 已经到底了~ 鲁兹故居 20次观看 · 10小时前· 发布于 湖北 赞赏 转发 9 赞剥壳儿豆米 4421粉丝 · 武汉收藏家协会军事体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关注9条评论 同时转发评论 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
史沫特莱在武汉“国际慰问团”带着两卡车药物到山西慰问八路军。 在国际友人纷纷到达武汉时,他们的居所——也就是现在的鲁兹故居,这个名字渐渐变的响亮起来。如今在鄱阳街的一个角落,见证了历史的故居已经是省文物保护单位,如果有意重温那段历史,您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