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石斑鱼的鱼籽是有毒,溪石斑鱼的鱼籽在发育阶段逐渐变得有毒,成熟的鱼籽毒性最强。溪石斑鱼的鱼籽含有一种神经毒素叫“雪卡毒素”,雪卡毒素对鱼类本身没有影响,但是人吃了就会引起中毒。食用溪石斑鱼籽后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腹绞痛等症状,重者还会出现抽搐昏迷甚至致人死亡,在处理溪石斑鱼时,一定...
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分子式为CHO₈N₃,是鲀鱼类(俗称河豚鱼)及其它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河鲀毒素为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毒素对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可高...
此外,餐桌上的鱼也并非全身皆可食用。某些鱼类含有剧毒胆汁,一旦误食,后果不堪设想。例如,鲤科类的鱼大多属于此类,它们的胆汁含有剧毒,绝不可轻信所谓“生吞鱼胆可以明目”的偏方。常见的胆毒鱼类包括: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鲮鱼、翘嘴、团头鲂等。这些鱼类中的有毒化合物不仅耐高温,还能抵御...
鳜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其刺上带有微毒,刺伤人体后,会产生强烈的灼痛感。注意,在食用鳜鱼时,一定要将其内脏清洗干净,以避免吃到有毒的鱼内脏。5、溪石斑 溪石斑鱼鱼籽含有一种叫做“雪卡毒素”的神经毒素,成熟的鱼籽毒性更强。如果食用含有有毒鱼籽的溪石斑,就会出现呕吐、腹痛、恶心、腹泻等食物...
光唇鱼的鱼卵在发育阶段逐渐变得有毒,成熟的鱼卵毒性最强。食用后会引起头晕,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曾经发生猫、鸡等动物食鱼卵引起死亡的事件。一般鱼身上的毒素在一百度高温时会化解,但光唇鱼的鱼卵加热至一百摄氏度,持续半小时,依然不能完全有效降低其鱼卵的毒性。只有加热到一百二十摄氏度以上,并且保持半...
毒性肥皂鱼 毒性肥皂鱼是线纹鱼科约24种海鱼的统称。分布於大西洋至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外形的特徵为下颌稍向前突出,口弯向下方。受惊时身体分泌出一种有毒的黏液,黏液遇水后形成黏滑似肥皂泡的泡沫,用以吓住捕食者,肥皂鱼之名因此而来。豹蟾鱼 豹蟾鱼 豹蟾鱼,分布于西太平洋、美国麻萨诸塞州至佛罗里达州。
在国内的淡水鱼中,有一些种类是被认为具有毒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它们身体内含有毒素或者毒腺。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以下是几种国内有毒的淡水鱼类: 1. 刀鱼:刀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但其体内含有亚硝酸盐等物质,过量食用可能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2. 电鳗:电鳗是一种电鱼,体内含有强大的电击器官,触碰可能导致电击伤害...
河豚的毒素主要分布于内脏、卵巢、血液、鱼皮、鱼头等部位,其中内脏和卵巢的毒性最强。这么看,河豚除了肉,几乎全身是毒。怪不得民间一直流传着“拼死吃河豚”的说法。不过,吃个鱼而已,咱大可不用这么拼。河豚虽然致命风险高,却也不是完全不能吃。2016年9月,农业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有...
鱼毒性指农药对鱼类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危害,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胚胎毒性及致畸性。在安全评价中,通常只做急性毒性,一般以耐药中浓度(TLm)或致死中浓度(LC50)作为衡量指标。鱼毒性 把农药对鱼的毒性以48小时的LC50值的大小分为三级:低毒级LC50>10mg/l(毫克/升)中毒级LC501.0-10.0mg/l 高毒级LC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