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校园后,魏特琳立即着手准备,使校园成为收容妇女儿童的难民收容所。南京沦陷之前,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就开始陆续接收难民,大量的妇女儿童开始涌入校园。魏特琳后来回顾说道:“我们宁可在未来面对破损、玷污的四壁,也要为这些来我们学院的妇女儿童提供人道的服务。我们绝对不能对他们关上大门。”魏特琳女士(前排左...
为了能够容纳更多的妇女和孩子,魏特琳拒绝了中央医院气象台等单位征用学校宿舍的请求。学校里原本只可以容纳2000多名难民,但随着日军空袭南京的次数越来越多,难民纷纷涌进学校里,许多小孩子也跟着家人住了进来。魏特琳十分可怜这些孩子们,还会尽力给他们找来一些糖和奶粉吃。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避难的孩子们眼里,魏...
听到校工的报告,魏特琳赶到学校饲养场,利用自己的外国人身份,赶走了在那里抢劫的日本兵。魏特琳不知道,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头。日寇惨无人道的杀戮,正在南京市区上演,惊慌失措的难民们,犹如被豺狼追赶的羔羊,拼命躲进安全区,躲进避难所。更多的女人和孩子得到庇护,魏特琳和她的同仁,把学校内的每一寸地方...
出版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的作家张纯如说,魏特琳成了全南京城里中国人心目中的“活菩萨”“观音菩萨”。甚至当日军咒骂她和用血迹斑斑的刺刀在她面前挥舞时,她也毫不退让。在驱逐前来试图掳掠妇女的士兵和从强奸者的魔爪中救出年轻女孩的时候,魏特琳一点也不手软。张纯如说,为了竭力帮助南京难民...
金陵十三钗背后被抹去性别的传教士——魏特琳女士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任职的传教士魏特琳女士,以其对中国女性教育的贡献而备受尊敬,她在中国拥有了一个充满温情的名字——华群,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华小姐。她凭借自己的力量,在南京城为众多女性提供了庇护。然而,尽管她的付出巨大,却未能像辛德勒等人那样名扬四海,甚至在...
1886年9月,魏特琳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小镇。家境并不富裕的她,从小就特别懂事。上初中的时候,当别人还在靠父母上学时,她已经开始外出打工赚取学费了。正是这种独立、勤劳、勇敢的个性,注定她今后将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1912年,半工半读的魏特琳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初中和大学的全部学业,被美国联合基督...
1886年9月27日,明妮·魏特琳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户贫困人家。她自幼勤奋好学,聪颖过人,半工半读念完了大学,随后在工作中继续寻求学习的机会,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1912年的秋天,魏特琳来到中国。当时的中国社会仍有许多人持“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偏见,女子教育尚在沉睡之中。魏特琳决心为改变...
魏特琳,全称:明妮·魏特琳(或译沃特林,中文名华群,Wilhelmina "Minnie" Vautrin,1886年9月27日-1941年5月14日)女,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塞科尔,美国基督会在华传教士。南京大屠杀见证之一。 查看更多简介 纪念明妮·魏特琳女士,感谢她在中国的特殊功绩
魏特琳:南京难民的“保护神” 在1937年12月13日到1938年2月,在日军腥风血雨的南京大屠杀期间,有二十多名留驻南京的西方国家人士,以崇高的人道主义与献身精神,冒着危险与困难,组成“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与“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将南京城西部的一块地区宣布为“国际安全区”,接纳与救护了二十多万中国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