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256年~311年),字夷甫,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临沂)人。西晋末年重臣,玄学清谈领袖,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王衍出身琅琊王氏,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笃好老庄学说,颇有时名。但是这件杀牛的故事反映了他真实的性情。彭城王司马权有一头跑得很快的牛,他最吝惜这头...
魏晋风流:谢安把“清谈”当智慧,王衍当瞎聊天,结果,误了国家谢安和王衍的起点是一样的,但结局,却是天壤之别。一位力挽狂澜,成为股肱之臣;一位,身死名灭,为后世所诫。其实,也不难理解,他们虽然都沉醉于“清谈”,但与王衍相比,谢安似乎更加理性,有度;王衍却深深地沉迷于这款游戏了,甚至,身死才幡然醒悟。俗...
王衍煞费苦心安排的“狡兔三窟”,既不能保国,甚至也无法保身。在西晋朝廷执政的司马越只得领兵出洛阳,向东进发。 谁知第二年三月,他病死军中。这支部队在毫无军事经验的王衍(他在军中官阶最高)指挥下继续向东行进,未出今天的河南地界就被石勒大军追上歼灭,王衍也丢掉了性命。 大概也是因为时局凶险,魏晋名士也...
第三,王衍是当时清谈第一高手。自何晏、夏侯玄、王弼等正始名士首倡清谈之风后,清谈道家玄理就成了大多数魏晋名士最主要的业余活动了(当然,也有人把它视为专业,如乐广)。王衍能成为西晋清谈第一高手,倒不是由于他的哲学理论有多么深刻,而只是他口才太好,善于在辩论中进行乱战,常常一通胡吹烂侃,让一些哲学大师(如...
第一个王衍,王衍字夷甫,出身于魏晋世族琅琊王氏,是西晋的重臣。王衍少时并没有做官的愿望,只崇尚清谈,后来为时势所迫,渐渐身居高位。在送东海王司马越的遗体归国安葬的途中,他被石勒所擒,后与西晋旧臣一起被活埋。《世说新语·容止》对王衍的记述: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下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意思...
不幸的是,傅玄的“亡秦之病”一语成谶,西晋的灭亡似乎验证了他“清谈误国”的论断。加之,当时号称清谈宗主的王衍在被石勒“排墙填杀”时称言:“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人之将亡,其言也善”,王衍的反思又进一步坐实了“清谈误国论”。
在中国的朝代史当中,也是出现过很多灾难名场面的。魏晋时期出现了很多的做作大神,这时候我们就必须要说起一个人了。他就是魏晋时期的风云人物—王衍。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都非常清楚,魏晋时期入朝为官是有着很大的水分的。寒门士子们一直处于一种郁郁不得志,无人赏识的状态。而那些稍微有点身份的人,轻轻松松就能在...
在这一时间有最重要影响力的是清谈大家王衍。他和竹林七贤不一样。王衍居庙堂之高,太尉兼尚书令,又兼领太傅军司,为玄学清谈领袖。他出身于魏晋高门琅邪王氏,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典型的颜值高又有文化,晋人又特别特别推崇颜值,所以王衍的名头就可想而知了。他年纪轻轻就显示出无量奇才之势,当时在京城,他...
如何晏纵欲好色,贪财荒淫,“食五色散”,行为极其乖张。王衍热衷名利,贪鄙无耻。而整个士族集团则不但尚清谈、尚雅远,而且比富斗阔,奢侈成风。 立言玄妙不务实,处官雅远不事事,奉身放荡不检点,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共同构成了魏晋南北朝清谈之风的表里。
王衍看清了北方的局势所做出的部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北方世家大族们的行动,他们本来也没打算和西晋王朝同呼吸共命运,他们只是关注自己的利益能否得到保全。这时候掌握西晋政府大权的东海王司马越,自然也早有筹划,预先在江南地区培植好了自己的势力,作为自己以后的退步。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准备,在对抗少数名族政权侵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