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马图》和《采桑护桑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的典型代表,它展现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畜牧业、桑蚕业的繁荣景象,以及多民族文化在河西大地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场景。画像砖以简练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捕捉了日常生活的瞬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色。魏晋墓画像砖是一部活生生的史书,内容非常丰富。有农耕、...
图1 牧马甘肃嘉峪关新城5号魏晋墓画像砖 图2 牧牛甘肃嘉峪关新城5号魏晋墓画像砖 图3 牧羊甘肃酒泉高闸沟魏晋墓画像砖 图4 牵马甘肃高台骆驼城魏晋墓画像砖 画像砖,滥觞于战国、兴盛于两汉,绵延至宋元,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将绘画与雕刻技艺结合,在砖石上记录了古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砖石...
魏晋墓画像砖是一部活生生的史书,内容非常丰富。有农耕、采桑、畜牧、狩猎、屯垦、庖厨、宴饮、驿传、出行、音乐、舞蹈等等,它多方位、多层次地反映了居住在河西地区的各族人民,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生产生活、经济文化交流、和谐共处、团结奋斗的历史画面。...
下图为魏晋墓画像砖,画像为一位左手持柴(木牍通行证)的佐吏策传马飞奔。同时期简牍记载:传马死亡两匹,需要赔偿一匹,价值一万五千,长、丞、抟、啬夫每人均赔偿两成,佐赔偿一成
一、嘉峪关魏晋墓葬壁画中 的采桑图 目前所知河西地区魏晋画像砖墓壁画中的采桑图主要发现于嘉峪关地区,报告和研究者引用时均为“采桑图”解说之。为方便叙述,这里暂以“采桑图”名之。1972年,嘉峪关市东20公里处发掘魏晋砖室墓8座,其中有6座是壁画墓。壁画中多见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
记者近日从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获悉,嘉峪关新城魏晋墓五号墓的《牧马图》和六号墓的《采桑护桑图》两幅画像砖入选全国新修订的人教版历史教材。教材在第四单元的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和第19课《北朝的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中对其进行引用,图文并茂地作了介绍。 全国新修订的历史统编...
图14 进食 甘肃嘉峪关新城7号魏晋墓画像砖 03 依坞壁之坚:护卫河西的安定与富饶 牛羊肥,仓廪实,丝帛足,看起来河西仿佛乐国了。但是,在一个动乱的时代,安全是最首要的,而河西遍布的坞壁就护卫着人们的家。 坞壁,又称坞、坞堡,原是一种军事防御工事,较城池为小,有围墙环之,坞内可屯兵居人,坞上可举烽射击...
【超凶的镇墓兽!魏晋·兽头画像砖】长方形砖的一侧雕刻出兽头形象并敷彩,兽头怒目暴睛,张口獠牙,表情狰狞。这类砖一般镶嵌于墓室四角上方或照墙上,起到镇墓兽的作用。甘肃省高台县骆驼城苦水口1号墓出土,高...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记者近日从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了解到,嘉峪关新城魏晋墓五号墓的《牧马图》和六号墓的《采桑护桑图》两幅画像砖入选全国新修订的人教版历史教材 。魏晋墓画像砖多方位、多层次地反映了居住在河西地区的各族人民的历史...
📜画像砖,古人对世俗与神仙的独特描绘,是墓地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古代中国的河西地区,魏晋墓里的画像砖尤为精彩。🎨这些画像砖上,神仙异兽、桑蚕农耕、出行射猎、宴饮起居、百戏娱乐、服饰车舆、建筑居所等场景栩栩如生。🏺本次展览精选了从永昌、高台至酒泉、嘉峪关、敦煌的彩绘画像砖,共计258套,包括唐·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