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徽论自制》是唐代魏征所著的一篇论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人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以下是该文的译文: “人之性,有善有恶。其善者,我取而为己用;其恶者,我弃而远之。此谓自知之明。 人之行,有成有败。其成者,我取而为己功;其败者,我弃而远之。此谓自励之心。 自知之明,自励之心,皆由自制...
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付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我的翻译,仅供参考:唐太宗问魏徵:我看历代以来的帝王,在那么是传位下来的十多代人,有一两代的帝王,同样有失有得,我之所以经常身怀忧愁与担心,或许害怕民众找不到他自己的方法,或许害怕自...
针对用户需求,以下是对“魏徽论自制”这一文言文片段中可能出现的关键词汇的翻译与解释。请注意,由于原文未给出具体段落或句子,这里的翻译是基于常见的文言词汇及其在相关语境中的通用含义。 魏徵(注意:原文中“徽”可能是“徵”的误写,因唐代著名谏臣名为魏徵):人名,唐朝初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敢于...
请如唐太宗用王珪、魏徵故事,每执政奏事,听谏官一人随入。”执政又患言事官旅进,论议上前不肯止。 乃诏:“凡欲合班上殿者,皆禀中书俟旨。 ”黯论以为:“今得进见言事者,独谏官、御史,若然,言路将壅,陛下不得闻外事矣。 请如故便。”皆弗许。 英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受诏撰《仁宗实录》,权知审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