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回答,真是义正言辞,慷慨激昂,猛士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样的人,可能会有“反骨”吗?又像是要投降曹魏的人吗?所以就连董允、费祎等人,也只是怀疑魏延要造反(琬、允咸保仪疑延)。就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为魏延叫屈,他认为魏延南归的目的,是要斩杀杨怡以泄私愤,然后接替诸葛亮。“原延意不...
思虑再三,诸葛亮只得像挥泪斩马谡一样,假言魏延有反骨,以他起先在长沙太守韩玄那里就背叛过为由,密令杨仪、费祎等重臣严防魏延的过激无脑行为,关键时刻可诛杀之,以绝后患。原本对高傲的魏延不感冒的杨仪等人,早就深恨魏延欲除之而后快。如今得丞相遗命,自然皆大欢喜,欣然执行了。四、魏延之死带来的警示意义...
魏延不会有反骨,诸葛亮了解魏延,知道他的性格,更知道他不会投敌。而他真正担心的,其实是另一个人,此人便是杨仪。杨仪最初是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来背叛傅群投靠关羽,被任命为功曹,关羽派他到成都见刘备,刘备与他一番交谈后,便任命他为左将军兵曹掾。刘备称帝后,又提拔杨仪为尚书。建兴三年(225年)丞...
魏延的"反叛"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他只是蜀国军事路线斗争的牺牲品。依此看来,说魏延脑后有"反骨"更是小说家的无稽之谈。
此时的魏延一直牢记着刘备对自己的恩情,而刘备也在这些战役当中看出了魏延是个人才,应当被重用。虽然魏延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诸葛亮却不认同他继续留在蜀中。因为他发现了魏延的脑袋后面有反骨。古代很忌讳这个,所以他认为魏延在以后说不定就会谋反。诸葛亮是何等人,虽然这话在如今听起来有一些荒谬,但是不得不...
而诸葛亮却因为信不过魏延,并且认为他天生反骨,所以并没有对其委以重任,故此惹得魏延大为恼火,甚至认为诸葛亮胆小怯战。除此之外,魏延不止一次的质疑诸葛亮的战略部署,认为诸葛亮不采纳他的建议,就是在浪费他的才能。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身为一位身经百战的猛将,魏延不可能不懂得军令如山的道理,可是他却...
魏延是蜀汉中后期,屈指可数的武将,刘备生前,对其深得器重,屡次得到重用。关于魏延谋反人们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小说和电视剧中的情节。影视剧中介绍,魏延是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人,谋反是迟早的事情,而且诸葛亮很早就发现魏延这一点。后来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病逝在五丈原,临终前诸葛亮设计,并吩咐众人,将魏延处死。
反骨即“枕后骨”,通常指耳后头骨突出。从侧面来看,人的头型便如同一个夸张的问号。在古代封建社会,说头骨长成这样的人,天生不忠不孝,图谋反叛,是很大的安全隐患。当然了,这是一种很迷信的说法。到了现代社会,又通常被人褒奖为锐意进取、敢于革新的面相。在《三国演义》里,魏延就被称为“天生反骨之子”...
我们刚一听这个理由觉得还可以,但是仔细一想就会发现不对,魏延是带着头盔的,诸葛亮刚见到魏延就能看到魏延脑后长有反骨?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后来在刘备的好说歹说之下,诸葛亮才答应放魏延一命。新三国剧照 魏延觉得诸葛亮可能对自己有点偏见,所以努力的为刘备卖命。每遇战事,无不向前,公元221年,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