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安髭蟾(学名:Leptobrachium liui)是角蟾科、拟髭蟾属两栖动物。体粗壮,雄蟾体长68-95毫米,雌蟾体长57-81毫米。头扁平,头宽大于头长;吻宽圆,略突出于下颌,吻棱明显,颊部略内陷;鼻间距小于眼间距,眼间距略大于上眼睑之宽;眼球上半部为深蓝色,瞳孔纵置,鼓膜隐蔽不显。背部皮肤由细肤棱交织成...
髭蟾zī chán ◎亦称“胡子蟾”。 网络解释 髭蟾(学名:Vibrissa phora)为两栖纲无尾目角蟾科髭蟾属动物统称。 髭蟾为中国特有属,成蟾栖息在海拔700~1800米林木繁茂的山区。蝌蚪以藻类等为主要食物;髭蟾成蟾体头部极宽扁;口大、舌大,后端缺刻深;眼大,瞳孔纵置;上颌有齿;背面皮肤有小细疣粒,构成网状细肤棱;...
髭蟾 [ zī chá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zī chán ] 亦称“胡子蟾”。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平静 蹂躏 忧虑 殷红 狡黠 龋齿 到位 缱绻 敏捷 踉跄 方便 舒服 ©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百度首页 问题反馈 商务合作 关注微博 ...
髭蟾含义解释 髭蟾[ zī chán ] ⒈ 亦称“胡子蟾”。 什么是髭蟾引证解释 ⒈ 亦称“鬍子蟾”。我国特产动物。两栖纲,锄足蟾科。体长可达10厘米。身体背、面均呈蓝褐色,亦有灰色。眼色特殊,上半呈蓝绿色,下半深褐色。雄蟾上颌边缘有黑色角质刺,雌蟾上颌边缘有米色小点。头部扁宽,前肢长于后肢,趾间有蹼。生...
哀牢髭蟾的名称源于哀牢山,原因是它最初于1980年代在云南的哀牢山发现;不过,其实在邻近的无量山亦有其踪影。在无量山,由于其“昂、昂”的叫声,所以又被称为“昂”。形态特征 成体:雄蟾体长平均78毫米左右,最大可超过87.6毫米。雌蟾体长73毫米左右。头较扁平,宽略大于长吻棱显著,头侧自吻棱和颞褶...
峨眉髭蟾(学名:Leptobrachium boringii )是角蟾科、拟髭蟾属两栖动物。成蟾体长约59-89毫米。头部、躯干部和四肢背面均呈蓝褐色或青灰色,雄蟾上唇缘有黑色角质刺10-16枚(在繁殖期后脱落),雌蟾则为米色小点。头部扁而宽,鼓膜不明显。眼很特别,上半呈蓝绿色,下半深棕色。前肢长,后肢短;趾间有蹼。
髭蟾:zī chán髭蟾属(Vibrissa phora)学名:Vibrissaphora boringii Liu 科属分类 髭蟾又叫胡子蛙,我国特产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无尾目、锄足蟾科、角蟾亚科的一属。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两栖动物,雄髭蟾每年发情期时,上颌边缘都会长出2至11枚黑色角质刺,有“中国角怪”和“世界上长有最多...
髭蟾 拼音 zī chán 注音 ㄗㄔㄢˊ 词性 髭蟾的意思 词语解释 髭蟾[ zī chán ] ⒈ 亦称“胡子蟾”。 引证解释 ⒈ 亦称“鬍子蟾”。我国特产动物。两栖纲,锄足蟾科。体长可达10厘米。身体背、面均呈蓝褐色,亦有灰色。眼色特殊,上半呈蓝绿色,下半深褐色。雄蟾上颌边缘有黑色角质刺,雌蟾上颌边缘有米色...
髭蟾为为中国特有属,现有5种:①峨眉髭蟾(见图),上唇缘每侧有角质刺5~8枚;②崇安髭蟾,每侧多为1枚,产于福建武夷山;③雷山髭蟾,每侧2枚,无声囊,产于贵州雷山;④瑶山髭蟾,每侧多为2枚,有声囊,产于广西瑶山、湖南和浙江等地,⑤哀牢髭蟾,每侧有10~16枚;产于云南。 峨眉髭蟾--泛指福建、浙江、江西,...